绣花针雕出清明上河图这两位义乌师傅

清明上河图

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幅画作

描绘了宋朝京城的繁华景象

这一题材也大量被

木雕、石雕、针织等行业所采用

可是

你见过只有30厘米长的

清明上河图檀香木雕吗?

在义乌收藏品市场的一家店里,我们见到了这件清明上河图的木雕作品。老板娘贾春芳说,这是她最珍爱的一件作品,也是对她和丈夫两个人事业的一个珍贵纪念。

贾春芳:

檀香木是“十檀九空”,所以取大料是很难得的,一般的原材料都是十公分到三十公分之间。我这块是原板,就是一整块,特别珍贵,所以我们就雕成了这样一款精品,我自己也是非常心爱。

这件作品雕刻完成已经有二十年的时间,但是远远的,就能闻到檀香木散发出的淡淡香味。这种香味不刺鼻,越闻人越舒服,还有静心凝神的作用。

贾春芳:

檀香木不是砍伐下来就是香的,而是比如说你压二十年以后,好像里面经过发酵一样的过程,香味才会有。像这块原材料就存了很多年了,我们雕出来也二十来年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闻,就有香味。如果不是正宗的老山檀,放一段时间就会没有香味。

雕刻这件作品的人有两个,一个就是贾春芳的丈夫,另一个是杨正林,他们两个还是师兄弟。

杨正林介绍,他们拿到这块木料的时候,觉得这么好的料,随便雕刻一下太可惜了,就商量着一定要雕一件精品出来,做什么题材呢?思来想去,有一天突然想到了清明上河图,两个人一拍即合,就它了!

杨正林:

因为清明上河图这个题材比较好,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就想把它的繁华景象,用木雕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其实木雕一般规模比较大,像我这个就是比较小,只比微雕稍微大一点点。

檀香木的价值很高,雕刻下来的木屑都要收集起来再利用,若采用透雕、圆雕的工艺,影响了整体价值,而且整块木料比较薄,所以杨正林他们选择了浅浮雕。

杨正林:

浅浮雕重要的就是层次,几个毫米之间,一层层的表达出来,比较精细。

在毫米之间雕刻,两个人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具,现有的工具根本无法用,只能自己做。于是,两人就决定自己制作雕刻用的圆刀、三角刀等工具。

那用什么加工呢?大部分人是猜都猜不到,没错,他们就是将针磨出雕刻用的工具。

杨正林:

要用最小的缝纫机那个针,把针磨成圆刀,再一捆捆扎起来,最后雕刻的效果就真的和缩小的瓦片一样。

杨正林说,他们就是用这样的工具,将瓦片、水花扎出来,为了让雕刻的效果更真实,雕刻前是反复琢磨练习,一个房屋的瓦片,两个人合作就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

杨正林说,雕刻这件作品很费眼睛,当然也很费时间。这么小的一块板,他们两个人接替雕刻,每个人连续做的时间都超不过两个小时,前前后后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

贾春芳说,里面所有的物件和人物,一个都没有少,就是对照原稿进行了微缩,在人员众多的部位,人物密密麻麻,有的线条还不到一个毫米,在毫厘之间,还将人物神态表现得生动传神,这是让她看一次心动一次的主要原因。

贾春芳:

雕刻的最高境界是怎么样呢?就是“你看他他看你”,比如说看人物的表情,他现在是严肃的,你看他也是严肃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这样。我们要能看出他内心在想什么,如果你跟他对视,能看到这个效果,那就是最高的境界。

对贾春芳来说,这件作品还有一个纪念意义。她和丈夫原本做老山檀木的雕刻,后来,受限于原材料的短缺,两个人都转行,她来到了义乌收藏品市场经营这个店铺。如今,不做木雕有十多年,但这件作品却成为了他们人生的纪念。

小编也是才知道

针除了绣花

竟然还能雕刻清明上河图

为勤劳聪明的义乌人点赞

来源

义乌市融媒体中心《文化收藏》栏目

记者

金波

编辑

陈懿苗责编

厉倩雯

监制

陈滨刘健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