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柳不上堂,死不睡杨”啥意思?道尽了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所谓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祖宗根据切身经历,总结了众多饱含生活哲理的俗语老话,如“女不带仙,男不带天”“穷不走水,富不涉淫”“晚不梳头,早不说梦”等等,这些都是智慧的结晶,既然能够历尽千年岁月沧桑而长盛不衰,身为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更应该奉守老祖宗的这些教诲。虽然有些俗语晦涩难懂,肯定有它的道理,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也无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语一:床不离七,棺不离八,桌不离九
床不离七。七与“妻”字是谐音,象征夫妻相亲相爱,家庭幸福美满,是对夫妻白头偕老的美好祝愿。为此,古代做床尺寸尾数带七,比如三尺七,四尺七,五尺七,相当于现代的一米二、一米五、一米八左右。
棺不离八。棺与“官”是谐音,八与“发”字是谐音,寓意升官发财,古人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常态,相信逝去的亲人一定会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财源滚滚。中国自古以来有“七尺男儿”之说,加上一些陪葬品,棺材尺寸自然也就是八尺了。
桌不离九。九与“酒”和“久”字是谐音,代表主人热情好客,家中人气兴旺,也象征家庭幸福美满,天长地久。古代广泛使用八仙桌,边长九十公分,每边正好坐两人,一共八人。
俗语二:木匠不怕长,铁匠不怕短
木匠不怕长。古代技艺高超的木匠,可以根据木料长短来考量其用途,木料越长越能发挥出木匠高超的技术水准,但是如果木头太短,木匠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了。铁匠不怕短。由于古代缺少铁器切割设备,打造铁器主要依靠冶炼烧制,然后捶打塑形,如果铁料少一些,可以通过敲打延长,但如果铁太多,处理难度就很大,尤其在兵器打造上。这句话除了告诉我们一些工匠技艺窍门外,更重要的是告诫子孙后代:满招损,谦受益,做人要懂得适度原则,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
俗语三:柳不上堂,死不睡杨
为何“柳不上堂”?古代民间也有“生不睡柳”一说,柳树虽然质地坚硬,但民间却认为柳树属于三阴木之一,不适合打制日常家具。一是柳树属阴,比较阴寒,且湿气太重,如果人长期睡在上面,容易导致寒气浸体,容易生病;二是柳树韧性非常大,且不易彻底晾干,做家具容易变形;三是中国北方很多地区出殡时有用柳枝作为“哀杖”的习俗,且柳木不容易被泥土腐蚀,是做棺材的上上之选,但用在日用家具上,被认为很不吉利。为此,便有了“柳不上堂”的说法。
为何“死不睡杨”?古代民间讲究“入土为安”,大多以土葬为主,所以棺材一般会选用质地坚硬且不易腐烂的木材作为制造材料,常见的有柏木、松木、楠木、柳木、桐木等,当然富贵人家也有使用铜、石,甚至天然水晶石等制造的棺材。杨树质地松软,只要有蛀虫就会坏掉,遇潮湿环境非常容易腐烂,古人把棺材视为“阴宅”,选材当然是越结实耐用越好,如果子孙选用杨木作为材料,往往被视为对逝者的大不敬。为此,便有了“死不睡杨”的说法。
老祖宗总结出的这些俗语,虽然很多已不符合现代实际,但却告诫了我们一些生活常识和做人原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生活处处皆学问,这些流传千载的俗语老话,不仅映射着老祖宗的智慧光芒,更代表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感谢您的阅读,你还知道哪些讲究呢?欢迎留言探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