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吧Ponyford第篇原创
没有积蓄,却还不得不盖房子来自网络
都是因为母亲在父亲耳边说:瞧,仨儿子,咋娶媳妇?连个房子都没有!那个时候母亲还没有复职小学教师,我们家还住在农村,有“盖房才能给儿子娶媳妇”的思想太正常了。迫于母亲的压力,父亲动了要盖房子的念头。上个世界70时代末,大家都穷,等有了存款再盖房子简直是天方夜谭,永远都开不了工。父亲遇事总爱跟自己信赖的人商量。盖房子这等大事,自然需要商议,但不能与族人商议,他们一不能提供资金援助,二没有物资援助,三也没有更多的主意。跟他们说只能给耳朵赚取许多叹息声。父亲跟儿时好友、邻村的德昌叔商量,他俩年龄相差无几,但按照辈分,他俩是叔侄,所以父亲每次见面都喊他“德昌叔”。周末,俩人都从单位下班回到村里,在昏暗的灯光下,抽烟喝茶,探讨盖房子这事的可操作性究竟有多大。困难时代里搏击的人,真是不怕困难。他俩居然商量出了土木砖头如何解决,盖房子这事儿就这样定了。父亲看中一块宅基地,向大队支书申请,顺利拿下,因为那就是个坑,别人家都不要,但是父亲却喜欢。一是距离爷爷留下的老宅儿近便,二是这坑的南面是一个真正的水坑,水还挺大,是村里的大池塘。那么,这房子就是背北而面水,夏日多南风,风从水面过,凉爽。然而,工程体量却因此增大了太多。第一关就是填坑。因为需要在老远的盐碱地取土,需要人力、需要车辆。父亲要盖房子这事儿在其任教的学校已是尽人皆知。父亲就去找同事和领导商量,看谁有办法帮忙借到拖拉机。那个时代,大家都穷,办事都靠众人帮;众人是否帮,就看自己攒下的人品多少了。有个姓刘的伯伯,一听父亲的难处,骑上自行车就出了门,去附近比较先进的两个村里借了两辆拖拉机,外带拖拉机手。周末一天,两辆拖拉机开始了轮番作战,村里的壮劳力来帮着挖土、装和卸。这样,不知借过多少辆拖拉机,不知忙了多少个周末,因为那时没有挖土机,都是人工一锹一锹地挖啊。那时村里人相互帮忙,只管个饭,纯属乡亲搭把手。母亲就使劲蒸馒头,炒菜,烧茶水,想让人家吃好。炒菜的香味儿,馋得我和兄弟们只咽吐沫,每次都是等干活的人都吃完了,我们几个孩子再吃,当然是剩下啥就吃啥。第二关就是解决建筑材料。首当其冲就是砖。父亲和他的好友商量,用煤换砖,因为砖窑买煤困难,而在煤矿直接买煤却便宜,缺点就是自己想办法拉煤,再想办法拉砖。父亲又去公社里借拖拉机,晚上遇到一个早年的学生,很热情,喝酒多了,出门没多远骑车摔倒了。幸亏他学生不放心,稍后尾随出来,发现父亲摔了,医院,头部伤口处缝了好几针。父亲摔伤,但是拖拉机借来不容易,第二天仍然按计划拉砖。自己当时上小学,懵懵懂懂,感觉来家里帮忙的人,就像干自家的活儿那样,不用人分派,主动协作,干得齐心协力。还有女邻居也来了,除了帮着做饭炒菜,还有帮着搬砖的。父亲这一伤,平日里受过父亲大大小小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力气,用自己的主动,朴素地表达着感谢;感觉这一家是好人,今日遇到事儿了,该帮忙,还要好好地帮。依稀记得,一个叔叔,也是父亲的发小,骑车带着父亲去换药。当时看到头上打着绷带的父亲坐在自行车后座上,我忽然有些难过,因为从小到看到的都是父亲骑着自行车,都是他带着我们,都是他给别人遮风挡雨,如今却不得不坐在后座上,被人照顾。但是,那天所有的砖都运回来了,在胡同口码得整整齐齐。再就是解决木料。盖房子需要的木料主要是房梁、椽子和门窗。老宅子里有颗老榆树,适合作梁木,但是顶端有个分叉,老话说有这个分叉不好做梁,如果砍掉,其长度就又不够了。母亲就把它拉倒大集上卖掉,用这颗榆木的钱,托林业局工作的一个叔叔买了一根梁木,并且还买了人家一些比较便宜的不够标准的木头,找木匠切割成椽子,还打了门窗。母亲说,反正盖这座房子没欠什么债,除了每个月父亲的工资,就是又卖了一头猪,就过关了。第三关,启动盖房子。接下来,父亲又攒了几个月的工资,房子可以开始盖了。在农村那可是大场面,要打仗一样,而且这一仗一定要稳赢。院子里支起棚子,支上大案板,搬出锅碗瓢盆,叮叮当当,这是做饭的一大摊子;外面是打地基,垒地脚,拉线,搭架子,也是叮叮当当,瓦工加小工,外加杂七杂八的其他人工,不下二十几人,各司其职,场面严肃而宏大。父亲学校食堂的郭师傅,还亲自跑到我们农村老家来掌勺,说:太辛苦了,需要给他们(人工)菜做得好一些。母亲说,那可不仅是你郭叔帮咱们,里面还有学校领导的支持,要不你郭叔如何能放下工作来咱家好几天呢。我现在想,父亲以工作认真“出名”,领导同事反过来又都支持父亲,这氛围多友好而温暖。替父亲感到幸福!上梁了,放挂鞭炮!接着就是封顶,5间房子盖成了。从起心动念到房子落成历时2-3年。其间,母亲曾和父亲计算过:盖那座房子,一共动用的拖拉机多达40多辆/次;找来帮忙的出力气的人数不下70人次;帮忙出谋划策连同来帮着技术把关的人算下来也有10几个,都是父亲的同学好友和早年的学生。父亲一生不管是在同学、同事、学生,还是乡亲那里,都落了个“实在厚道”。别人遇到困难,他倾心倾力帮忙,他有困难了,也得到过许多帮助,有的甚至超出了父亲的预料。即便是现在,父亲离开已9周年了,我们还一直在父亲所“种”下的善意的泽被之下。又是一年清明节,想念父亲,感觉父亲的品格在默默地传承下来,父亲对我们的疼爱一直都在,父亲在我们心里如同一座山:沉默却有力,稳定而踏实。想对父亲说: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们都会努力工作生活好,您放心吧;也祝福您在那个平行的世界里安好!P.S疫情还在继续,我依然无法回老家给父亲上坟。思念悠长,文章很短,只能片段呈现善良的父亲那多苦却丰富的一生。谢谢阅读的你,喜欢就转发吧-
要接受教育——纪念父亲
清贫的富养
谈话——纪念父亲
跟父亲聊过的那些天儿,有多重要
素柳
画罗织扇总如云
越来越能“哭”了
简.易:小马过河吧的主创人,手机拍客一枚,二十余年从事国家高端人群的心理提升性训练(疗愈)历程,擅长心理选拔以及系统式心理辅导(含小团体心理训练)。
中德高级系统家庭治疗师,中德艾瑞克森催眠治疗师,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评审委员。出版心理学专著一部、译著一部、参编4部。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心理专业论文数十篇。获心理学部级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
业余时间喜欢书写。
原创作品均受著作权法保护
相关事宜请联系xmghyw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