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所报道的海黄“灭绝”确是实事,并不是世上已经不存在这样的物品。其实媒体报道的“灭绝”指的是大的成材的上百年的树几乎没有了。那么现在市场的原料又是从何而来呢?
1.过去的囤料(最基础的)
海南黄花梨是中国明代和清代早期最受推崇的木料,它花纹美丽、色泽柔和,有香味,容易进行深颜色和浅颜色的调配,可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也适合镶嵌,具有加工性能良好,软硬轻重适中,不爱变形等特点,特别适宜制作榫卯,所以它是当时最佳的木料选择。
由此可见,很久之前,我们的先人们就开始喜爱海黄。而对于海黄爱好者来说,购买收藏海黄家具、原材料都是很不可割舍的“日常”。再加上当时的海黄家具价格算得上是“物美价廉”,因此如果有木友手中有不菲的原材也不足为奇。除此之外,木材商也是囤货的“主力”。从几块、几十块到几百块一斤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有远见的商人开始存大量的海黄材料了,而随着海黄的价格增长,除了有限放料出售外,还是有大佬“藏”起了部分的。
2.旧物新制
明清的黄花梨家具由于历经的年代久远再加上保护不善,有的丢腿有的断梁。海南黄花梨拆房老料是前明清家具的残肢,如椅子腿、桌子面等,海南当地普通老百姓简单的家具和农具都是由海黄制成。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历史文物遭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浩劫,明清的古家具当然也不例外。而当时有心计的懂行人就偷偷拿一些黄花梨、紫檀家具的残肢回家后藏起来,历经几十年一直保留到现在。这些经过数百年风雨沧桑和无数次劫难的老料,它们吸收了大地的精华本性已经相当的稳定,因此绝对不可能有变形和开裂的情况发生。
由于这种老料现在已十分稀少和难觅,因此弥足珍贵。现在每一件真正的明清黄花梨家具都已被世人视为珍宝,在国内外的拍卖会上成交价格动辄成百上千万元,再加上现在旧家具的修复讲求“以旧修旧”,就是用旧家具的残肢老料来修复,用其制作整件的黄花梨家具、甚至拆掉做小件的可能性非常低。但是不乏有用边角料制作的小件产品。
以前制药厂收购的药用材料里面也有海黄。过去老百姓对海黄根本不在乎,过去砍的海黄都是从地表以上锯掉的,树墩树根没人要,于是大量树墩、树根一直被埋在土里。
现在海南黄花梨是国家一家保护植物,已经不允许砍伐,市场上是不可能有大量新的黄花梨木工艺品的。所以有很多鱼目混珠的,其中以紫檀柳最为猖獗,因其特色的鬼脸效果酷似海南黄花梨,冒充的很多。大家需要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