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都知道以前农村有三大吃香的手艺人,木匠、石匠、铁匠,尤其木匠最受尊重,传说是因为鲁班留下《鲁班书》的原因,农民子女结婚做家具都要找他们打制,我叔就是一名木匠,日常打制板凳、桌子、柜子,到了春节,我就缠着他做木刀、木剑,别提多高兴了;屠夫也很多,农民家家户户都养猪,杀猪过年很喜庆,但是他们也都非常讲究,比如农村俗语‘木匠不做齐头料,屠夫不杀五爪猪’,什么意思呢?
一、木匠不做齐头料
齐头料就是不多不少的料,在农村手艺好的木匠做家具很少用钉子,早些年木匠都是在自己家里做活,一条大板凳、一个墨盒、几把锯子,几把凿子、一把斧子、一把锤子就搞定了,把需要制作的柜子打个样,刨光的刨光,打眼的打眼,相互交插就固定的妥妥当当,家具也就成品了。
但这样制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板材裂面或者截取长短不适的现象,若没有多余的木料,强行使用,家具做好后,看上去不美观,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这个木匠手艺的评判,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丢了品牌,所以好的木匠不做齐头料。
二、屠夫不杀五爪猪
七八十年代,养猪是农民一年日常花销的主要经济来源,年前抓只小猪仔,年关将近的时候直接卖掉或杀猪过年,这个时候就是屠夫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几个年轻壮劳力摁住猪,屠夫就可以把猪给杀了,然后主人好好款待屠夫,除了给钱吃饭走时还要送一块猪肉。
可是,屠夫也不是啥样的猪都杀,若是遇到一只五爪猪,猪的蹄子有四瓣,五个瓣的就是五爪猪,屠夫是不会屠杀的,因为他们认为五爪猪是人投胎变的,不能杀生,那样会折寿,一般建议放生或继续养着,所以屠夫不杀五爪猪。
综上,农村俗语“木匠不做齐头料,屠夫不杀五爪猪”,是手艺人从事工作中的禁忌,如今这两类手艺人很少了,所以这类的俗语很少能听到,你们认为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