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有天津第一家之称,现为杨柳青博物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

杨柳青古镇是天津颇具盛名的古镇之一,而坐落于古镇中心的,有“天津第一家”之称的石家大院,又为这里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石家原籍山东,祖辈靠漕运发迹,定居天津。与许多大户人家相同,男丁成年后自立门户,分别是福善堂、正廉堂、天锡堂、尊美堂。现今的石家大院就是仅存的尊美堂,将其规模发展到巅峰的,为当时的主人石元仕。

民居复原部分:

为什么只剩下这一堂呢?据说其它三堂的后辈大多数为纨绔子弟,不思进取,寄生度日。到了清末民初,先后家道中落。而石元仕注重积累家产,广交权贵,其夫人为两广总督张之洞的族侄女,膝下子女也均与名门望族联姻,他还曾经被慈禧和李鸿章接见过,有四品官衔在身。家业日渐兴旺,宅内多年大兴土木,不断扩建,所用木材、石料皆为上品,重金聘请手艺高超的工匠,砖雕木刻形式多样,可谓用心良苦。

门楣牌匾皆取吉祥词汇,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祝愿揽在自家宅院。想象一下每天无论路过哪里,都是顶着祝福的感觉。

堂院由四进院落组成,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长辈及子孙居住,也就是“卧室”;西院建客厅、戏楼等娱乐场所,职责分明。院落构造为标准方正四合院,极具对称之美。

连同堂内的摆设,也是对称为主,让我不禁怀疑屋主是个强迫症患者……

因为只是基本复原,卧室的摆设当然不会很多,不过从床棂的雕刻,家具的样式,原主人考究的品味还是可见一斑的。

这么大的宅院如何取暖?不用担心,在主卧房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地炉。这是在民宅建筑中比较罕见的,通常只会出现在宫殿、王府之类的建筑内。据说当时一昼夜燃烧二百斤木炭,可供近五百平方米的建筑取暖。

每个朝代都是一样的,当物质生活稳定富足以后,就开始追求精神娱乐。戏台几乎是每个大户人家必备“家庭影院”。而王家大院的戏楼可谓其中的佼佼者,花灵格扇所用木料皆为楠木,极为华贵。当时被称为“华北民宅第一戏楼”。京剧名家孙菊仙、谭鑫培都曾在此献艺。戏楼高大宽敞,可供二百人同时饮宴观戏,有趣的是摆放的椅子有的正面对着戏台,靠近后门的两排是背冲戏台,据说那个时候的女眷是不允许“看”戏的,只可以听戏,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看着这个走廊,突然想起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的场景。

石家大院有三种不同的门楼类型,其中以“垂花迎门”最为华贵,据说是宫廷绝学。而“鹤立鸡群”的西洋门,新颖别致,已经初具民国特点,让人耳目一新。

一座合格的“豪宅”怎么可以缺少亭台水榭呢?石家大院的后花园虽然不算大,但是布局紧凑,该有的一样也不少。

展览馆部分:

石家大院的另一张名片是杨柳青博物馆,下面列举几个个人觉得比较有特色的展馆,一起看看吧。

交通工具的模型,展现祖辈创业的不易。

杨柳青水局应该是消防队的雏形,当时的设备虽然简陋,但是职责一点也不比现代少。

泥人是我国传统艺术,这个展厅用泥塑的手法展现了当时各种行业经营的场景,种类之多,制作之精良实属罕见。人物栩栩如生,逐个看下来,竟无一雷同,实在是技艺卓绝。

中国特色民间手工艺品泥塑天津小泥人小百子出国外事小礼品送老外淘宝月销量旗舰店¥13购买

要说人生的大事,那就避不开“嫁娶”二字。婚俗陈列馆详细列举了当时的各种“老礼儿”,比现在婚庆公司安排的流程复杂太多了,也足以见得当时的人们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稍微有一点点差池,被按上“不吉”的罪名,有可能这个阴影会跟随终生。

还有几个房间是“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详细介绍了革命领袖是如何从辉煌走向深渊的。其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吃”的几个小细节:这位领导抗战时受过伤,常年胃口不好。饼凉了就扔掉;烧鸡隔夜不新鲜了,即使一口没动也扔掉;想吃韭菜馅的饺子,但是又怕伤胃。这可让大厨为难了,于是厨师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办法,先把整颗韭菜包在饺子里,露出一截,等煮熟了之后,再把它拔出去,可谓煞费苦心。腐败果然是从任何角度都可以披露出来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详细的内容,确实发人深省。

这样极具民俗风情,又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你想来看看嘛?

我是子曰独行,诙谐的旅行,悠哉至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