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如何建房子不用水泥和钢筋也可以造出

唐朝人如何建房子?不用水泥和钢筋也可以造出不错的房屋

唐朝是古代历史上风靡一时的强国,从唐朝创立开始一直到灭亡近年的时间内,不仅有令世人羡艳的盛唐风采,同时也有陷入战争之后的悲凉晚景。后世史学家对唐朝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将他们的观点归纳总结之后,都一致认为唐朝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朝代。

在政治上陇西贵族李渊带领他的儿子和文臣武将,摧枯拉朽一般的将没落的隋朝推翻。并且建立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浓墨重彩意义的强大王朝。在经济上当时唐朝的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东南亚各国甚至整个亚洲国家的总和。

在政治和经济两架马车的拉动之下,唐朝文化的繁荣程度强大到,可以影响整个世界。在唐太宗统治时期不仅有“万邦来朝”的盛景,同时很多国家为了能够学习唐朝文化,都纷纷与唐朝建立外交关系,并且积极向唐朝派送“遣唐使”。

唐朝文化中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传播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蜗居于海岛上的日本为了能够学习唐朝文化,在长达多年的时间内,曾先后向唐朝派遣了十几次遣唐使团。这不仅可以证明唐朝的国力,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了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

众多国家的遣唐使们就像海绵一样,贪婪的吸收着源自中国的“经史子集”,同时他们还对唐朝时期的饮食文化,手工业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来自日本的遣唐使,他们更是大肆奉行“拿来主义”直接照搬照抄。

日本遣唐使团对唐朝的一切都十分感兴趣,他们几乎全方位、全天候的积极学习唐朝的各行各业。无论是制度、技术、艺术,还是文化、医药、音律等方面,基本上都一股脑的搬回日本。

日本的房屋建筑风格、传统民俗文化等方面,直到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唐朝的影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日本其实完全可以称得上“海岛小唐朝”。尤其是在建造房屋方面,上至地基、结构、材料和风格,下至外立面和室内的装潢,简直就是唐朝房屋的翻版。

唐朝宫殿建筑风格及其特色

1.唐朝宫殿建筑群的风格

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古代封建社会顶峰的唐代,在建筑风格上不仅具有别具一格的特色,同时也处处彰显着封建大国的磅礴气势。唐朝的都成长安是一座,综合实力非常强的国际大都市。

作为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安城内处处都显示着繁华的景象。尤其是皇帝居住的皇宫,更是一派巍峨雄壮之景。虽然唐朝皇宫随着时间流逝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根据历史学家的考古数据显示,其皇宫遗址的面积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三倍还有余。

在这座举世闻名的唐代皇宫建筑群中,宫殿林立、苑囿成群、官署扎堆,即使单独拿出来一个宫殿,也足以震撼整个世界建筑史。虽然唐朝的皇宫面积比较大,但是围绕皇宫所建造的一些建筑物,不仅建筑布局合理合理规范,而且也体现出了古代对称建筑的美学之感。

唐朝的宫殿建筑绝对不输其他朝代的皇宫,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还有遥遥领先的优越感。以都城长安宫殿建筑群为中心,所形成的长安城市建设文化,不仅影响了整个唐朝,同时也会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2.东都洛阳建筑体系的特色

唐朝的东都洛阳的繁华程度,其实也没有比长安城差太多。由于洛阳城内有长安城不具备的水域优势,所以洛阳宫殿的建筑风格其实更有特色。再加上洛阳气候条件比较好,占尽了天时和地利的洛阳城,在唐代中后期逐渐赶超了长安城。

曾眼曾亲眼见证过唐朝都成和东都洛阳,举世无双的繁华景象的“梵僧”,曾写过一首诗歌“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这不仅说出了当时中国的强大和繁荣,同时也表达了能够成为古代中国人的自豪感。

恢弘大气是唐朝宫殿建筑的主要特色,这不仅因为宫殿是皇帝的“家”和办公场所。同时作为一个朝代和国家的脸面,唐朝宫殿的建筑特色,还体现在其艺术感极强的装饰上。唐朝皇帝居住的宫殿不仅拥有金碧辉煌的威严之感,同时也有艺术气息极浓的唐朝壁画。

虽然唐朝宫殿的主要建筑格局以及基础建设,基本上都沿袭了隋朝时期的风格,但是在唐朝建立之后却增添了很多唐朝文化色彩。尤其是随着唐朝经济逐渐迈入辉煌阶段,在建筑技术和艺术层面上也有了十足的发展。

3.唐朝宫殿的建筑风格

如果用凝炼的语言去概括唐朝宫殿的建筑风格,其实可以用十二个字去总结,即“气势恢宏、气魄宏伟、严整开朗”。从古代建筑学的角度上来讲,唐朝时期的宫殿建筑,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和水准,并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筑体系。

这种庞大而又坚固的宫殿建筑群,居然没有使用钢筋和水泥。这其实就要归功于古代人的建筑智慧。“柳卯”结构是唐代宫殿建筑的主要技艺,由于唐朝时期房子的四梁八柱,都需要使用金丝楠木作为主材,所以“柳卯”就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柳卯”结构其实指的就是,将木材的凹凸部位相结合,这样做不仅可以达到连接的目的,同时也能让主体结构更加牢固。“柳卯”结构的特点就是不需要用钉子。虽然唐朝时期钉子已经开始应用于家具制造,但“柳卯”技术在大型建筑中更加实用。

用“香料”建造房子在唐朝并不稀奇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香料都是一种十分珍贵的奢侈品。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香料都是女性熏香的必备用品。但是在唐朝可以随处可见用香料建造的房子。其实这并不是唐朝人过于浪费,而是唐朝时期的沉香木只是一种建筑材料。

唐朝的皇宫内的亭、台、楼、阁,基本上都是用沉香木料打造而成。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唐明皇,就成为自己的宠妃杨玉环建造过“沉香亭”。奸相杨国忠由于手握重权,所以生活上也奢靡十分奢靡和腐化,他的家里就有用沉香木建造的楼阁。

实际上在唐朝的王公贵族以及达官贵人中,使用沉香木建造亭、台、楼、阁或者房屋,不仅是一种见怪不怪的平常事,而且即使是在民间一些富贵家庭,也会使用沉香木作为房子的主梁或支柱。富贵人家甚至还会将沉香木裁切为檩子使用。

沉香木是一种天然的香料,不仅质地特别坚硬而且千年不腐。在建筑物中使用沉香木,不行可以体会到,“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的别致情趣,同时经常嗅闻沉香不仅可以防病治病,而且还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这也是古代人为什么使用香料建造房子的主要原因。

唐朝民宅建筑特色

1.普通民宅中的建筑特色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生活于盛世之中的老百姓,肯定也过着丰衣足食、天天开心的日子。但事实上在封建制度的束缚之下,只有统治阶级、王公贵族和大地主阶层,才能够享受社会资源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虽然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而且在多种文化交融的氛围之下,生活在唐代的男女思想也比较开放,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所有唐朝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在巍峨雄伟的唐朝宫殿面前,在大气恢弘的王公贵族豪宅面前,唐朝的民宅虽然很有特色,但是却并没有大家印象中那样好。

很多生活与唐朝底层的老百姓,他们虽然生活在看似繁荣的唐朝社会,但由于能够获得的社会资源比较少,所以他们的住房条件可以用寒酸来形容。尤其是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农民,他们的房子只是用河泥,经过开模之后晒成的泥砖搭建而成。

这种房子不仅谈不上美观和大气,甚至还会拉低唐朝整体建筑风格的分数。但是这就是底层平民的日常居所。当然绝大多数家庭比较富裕的工作,他们在建造房子的时候不仅会使用木材和石块,而且屋顶还会覆盖琉璃瓦。

2.唐朝中产阶级的房屋建筑水平

用这些材料建造的房子,不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同时,也反映出了唐朝建筑的平均水平。如果给唐朝时期建造的房子评分,那么就应该去掉最高分唐朝皇宫,还应该去掉一个最低分泥砖房屋,只有这样才会显得更加公平和公道。

当然除了皇帝居住的皇宫,以及平民百姓居住的民宅之外,唐朝的佛塔以及寺院基本上都以砖石结构为主。虽然唐朝时期的砖石结构建筑水平并不是太高,但是从流传于后世的,大雁塔、小雁塔、千寻塔来看,其实都是砖石建筑中的精品。

只不过砖石结构很少被用于建造民宅,所以在当时的流传度并不是特别高。但是这也不能代表唐朝的整体建筑水平。所以后世人在讨论或评价唐朝建筑时,一定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真正的大唐建筑艺术。

结语

无论是巍峨雄伟、气势雄壮的唐朝宫殿,还是贵气十足的达官贵人寓所,在建造的过程中都充分的体现出了,唐朝建筑师们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建筑理念。虽然唐朝时期的建筑材料比较单一,但是在装饰方面却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独特性。

如果从建筑风格上来讲,除了宫殿、王府、官员府邸的“尊贵”风之外,还有民间的田园建筑风格。无论是哪一种建筑风格,其实都能够体现出唐朝建筑的多元性。而这种多元性的主要载体就是房屋建造。

虽然唐朝时候的佛塔、寺庙等建筑十分有特点,但这种与宗教有关的建筑类型,在唐朝时期并不是主流建筑风格。虽然从佛塔以及寺庙的建筑上,也能够充分体现出唐朝时期,精湛的建筑水平和文化气息,但建造住房才是当时的主流建筑意识。

1.文蕾《阎立德对唐代建筑的贡献探讨》

2.刘婷《唐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

3.赵翠萍,王慧香《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建筑成就略谈》

4.赵仁童《想起唐朝:《建筑时报》中国建筑文化文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