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有日本有学者声称倭寇是对蒙古入侵的报复行为,想以此来给倭寇穿上一层“合理性”的伪装。但其实倭寇早已有之,最早的倭寇记载甚至出现于蒙古崛起之前。
由于日本孤悬海外,与大陆交通不便,在经济文化上全面落后东亚和东北亚国家和地区。所以在古代日本,有相当多的物资需要从大陆进口,小到铁钉,大到寺庙建筑。其承载经济活动的核心物品——钱币,都要仰仗从中国大陆进口。然而日本又以出产金银铜而闻名。对马银山早在七世纪就已开启。因此,随着日本本土金银矿和铜矿的逐渐开发,到了宋代,将日用品贩卖到日本、甚至直接贩卖铜钱,都可以获得极高的利润。东亚大陆与日本的贸易随之繁盛起来。
如同当年罗马帝国崩溃后,修道院成为欧洲文化聚集地一样,随着日本律令制国家的解体,寺庙成为了日本最高水平的文化聚集地。11世纪中后期以来,“欣求净土,厌离秽土”的佛教信仰开始在日本逐渐兴盛。日本国内对佛经、寺庙建筑的要求越发急迫。随着中日航线在数百年来不断开拓下,安全性大为提高。中日直航不再像以前鉴真东渡一般困难,日本僧侣开始不断来往中日两国。日本密宗僧侣荣西于年和年两度入宋,在天台山学习中国佛教的坐禅和寺庙建筑。年荣西归国后,开始传播禅宗思想,随后禅宗思想开始兴起。年,将军源赖家亲自在京都,为日本第一座禅宗寺庙建仁寺开基。随后各地禅宗寺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年,京都泉涌寺开工,41年博多崇福寺和承天寺开工,43年,京都东福寺开工。“宋风佛教”开始在日本各地兴盛起来,成为镰仓时代日本佛教改革的重要契机。
僧侣们通过与大陆之间的交流,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带回日本。随着中国本土佛教流派在日本的兴盛,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中国产“唐物”的兴起和繁荣。同时代的中国,北方女真族的兴起,“靖康之耻”后北宋灭亡。赵构在杭州建立了南宋,并将首都从中原迁移至江南。北方战乱,以及政治重心的南移,使江南地区经济急剧发展。为了应对北方女真族的军事入侵,南宋在江淮地区着重发展水军,造船业开始兴盛。随着中国和阿拉伯商人在海上的贸易活跃,通过对海上贸易的船只收税和政府督办,在财政上大大缓解了南宋地方和中央的经济压力,使得中国的造船业和海上贸易变的极其繁荣。
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和造船业的兴盛,南宋的经济中心区域的森林资源开始枯竭。海上贸易的巨大利润,也吸引着有着巨大军费开支的南宋政府。作为南宋首都杭州附近的明州港,其中一条的贸易航线便是直达日本的博多港。而且南宋禅宗的文化中心五山,便是杭州、宁波(明州现属宁波)附近的五座最高级别的山寺禅院。因此当日本入宋僧来到中国的禅宗中心,就会刚好碰上急需资金和军用物资以及木材的南宋商人。
于是两国的海上贸易有了极快的增长。日本僧侣坐船携带南宋经济所需要的金银,军事上制造火药所用的硫磺、造船所用木材到南宋明州,学习南宋的禅宗思想,文化技术,带回陶瓷、铜钱等物品回到日本博多,日本也有了最早的唐人街——南宋海商的唐房。与此同时,宋代海商与日本寺院的联系也变得相当紧密,很多商人在日本的合作方便是寺院和僧侣。年2月,杭州径山寺院被烧毁,江浙地区缺乏重建所需大型木料,于是无准禅师便通过其日本学生圆尔,从日本购得重建所需一千根巨木后,再通过博多宋商谢国明运送至杭州的。
临安府径山万年正续院新建佛殿教藏劝进偈并叙
当时,中日两国贸易额度相当巨大,年北条得宗家一条开往中国的船只在五岛列岛沉没。根据古文书的记载,船上装载金、水银、绢布等和少量武具、漆器等工艺品。年1月,韩国全罗南道新安冲海底发现了一条巨大的古代沉船。根据数年的发掘,从这条沉船上发掘出土了一万八千六百余件青、白瓷器,铜钱八百万枚,紫檀一千余件。从出土的文物上看,这是一条于年沉没的寺社造营料唐船。该船为筹建九州东福、承天等寺的僧侣们在中国大陆福建地区所制造的,由宁波出发,开往日本,后因风暴而飘没于朝鲜半岛。而当时这条线路上的贸易已经有所衰落,但这条元代寺社造营料唐船,其回程上仍携带了如此巨量的现金和陶瓷器。那么又有多少类似船只运送大量的现金和物资,来往于宋元上百年的贸易路线上便可想而知了。所以说,一开始出现的倭寇,并非所谓因元朝入侵所导致的自发报复行为,纯粹因为中、日、朝三地东北亚航线上的巨额利润,吸引着日本当地妄图不劳而获的亡命之徒们。
高丽宣宗十年(年),高丽(即“王氏高丽”,公元年立国)水军在延平岛捕获了一条日本“贸易船”,船员31名,宋人十二名,倭人十九名。这是条奇怪的“贸易船”,除了水银、珍珠、硫磺、法螺等物品之外,还有弓箭、刀剑、甲胄。弓箭、刀剑到还罢了,然而历代法律中,禁止民间私藏甲胄,私人持有甲胄可以说等于死罪。既然甲胄并不可能为了贸易,那便是为了自用。因此,这条非官方的、武装完备到甲胄齐全的“贸易船”,其实就是倭寇船!而这也就是关于倭寇的最早记载!捕获这条船的延平岛,距离高丽首都开城却不到80km。倭寇船在高丽首都沿海活动。意味着,当时日本海寇已经对高丽首都周边沿海海州、延安、礼成、金浦等港口和沿海城市的民间海上贸易、生活构成了极大威胁。
武装船只出现在这些港口城市附近,给了高丽王朝极大的震动。抓到了一条,没抓到的有多少呢?由商人来航数量可以看出,年-年,高丽所登记过的宋朝商人有名。等到发现“武装贸易船”的年的-年间,宋朝商人人数减少到名。等到年-年间,减少到名,到了年~年,甚至锐减至3名。商人人数的急剧减少,意味着高丽海上贸易环境的严重恶化。
由于是甲胄在大陆民间,是根本不可能私人持有的军用物品,而船只所有方和人员均为日本九州。因此,在这类全副武装,刀枪弓箭、甲胄齐全的日本武装“贸易船”中,日本九州地方领主在里面所扮演的角色,便很是耐人寻味了。
有一条这样的日本史料:年,日本九州镰仓幕府御家人(平安时代的日本将效忠上级贵族、武将的武士称为“家人”,镰仓幕府时代,将军被尊称为御,效忠将军的武士便被称为“御家人”,将军分封御家人为领主,而御家人为此承担一定经济和军事义务)松浦党,有一条前往中国的船只,在回来的时候,被风吹到高丽,因为跟高丽的恩怨,所以船只被高丽人烧毁了。查找这个时期年-的来航高丽的宋朝商人,人数是名,为高丽年-年近百年间海上贸易的最高峰。
高丽当然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毁坏日本“商船”,那究竟是什么恩怨呢?在这件事的第二年,也就是年,不堪倭寇其扰的朝鲜王氏高丽政权使臣到达日本九州,状告去年,也就是年日本船只对金州的袭击。高丽使节以关闭贸易为威胁,要求日本方面镇压长期以来活跃在东北亚海域的“倭寇”。
倭寇,这个专有名词,就这样第一次正式的出现在了史料上。不满足仅仅劫掠商船的日本武装劫掠团伙们,乘着王氏高丽政权的动荡衰落,登上了朝鲜半岛的陆地,开始进攻城镇。因此,之前那条九州松浦党船只的真实身份也就昭然若揭了。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文章作者。任何媒体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