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伟
让孩子通过一件物体,不仅知道它的名称,还要认识它的特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长短、宽窄、薄厚等,并认识它制作的材料:布、瓷、玻璃、木头、塑料、铁、铅等。
人们观察事物有一个一般的观察过程;首先对某一事物有一个笼统的、不精确的综合印象。进一步,再对该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比较精确的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该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构成新的、更精确的综合认识。初入学的小学生,还带有学龄前幼儿观察事物的特点。他们容易首先掌握事物的整体,获取综合的印象,而忽略对事物比较精确的分析。以识字为例,学龄前的幼儿习惯于整体地观察字形,抓住字的轮廓,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的结构,抓住字的各个细微组成部分。
对于他们来说,认识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字,并不比认识笔画少、结构简单的字困难多少。因为每个字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都只是以一个综合的整体图景呈现给孩子。但是,要他们区别形近的字,那怕笔画较少、结构较简单的字(例如大和太,目和日等),也有相当的困难。因为当他们把一个字做为一个完整的图形来观察时,很容易只重轮廓,忽视细节。大和太基本构图一样,就其轮廓而言,提供给孩子的信息是一样的,而两字间的信息差别,即一点之差却被掩蔽了。
正因为如此,一、二年级小学生识字时,很容易把形近字搞混。同样,他们也会把相近的数搞泥,如6和9,把相近的拼音字母摘混,如b,a,d.p等。在良好的教育下,这种现象到中年级逐渐减少,他们开始逐步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学会较精细地观察字形,不仅看到字与字、数与数的相同之处,而且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例如,他们不满足于整体地认识一个字,而是将它加以解剖,逐一认识组成这个字的偏旁、部首、笔画等,结构彻底搞清楚了,字与字之间的区别也就清楚了。了解了上述特点,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在观察中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
观察教室
孩子们整日坐在教室里上课,教室的布置摆设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了,班上的任何一位同学都能做到轻而易举地说出教室的方位、布置摆设,但是如果我们随意抽查某一位同学,让他仔仔细细一点不漏地将教室的门窗、四壁、桌椅,包括某处的破损或某处的污垢、某处的印痕等准确无误地背述出来,恐怕全班没有一位同学能够做到。这就是因为平时看事物,包括写作文、看问题一般只注意大的不注意小的,只看整的不看细的,容易大而化之,笼而统之造成的。最初的观察练习是看见什么说什么,方法简单明了,但要求做到仔细具体。
老师先向大家进行具体的指导,先做局部观察。大家在座椅上坐好,老师指出:“仔细看看教室前面,包括黑板、墙壁上有什么?”然后请大家举手回答。同学们开始时可能会不以为然地回答:"教室前面有黑板。”“教室前面有风琴”。“教室前有花盆、讲桌。”等等。在孩子们这种习惯于笼而统之的观察基础上,老师要提示他们:黑板上的墙壁上是不是贴了“团结、勤奋、创造”六个大红字;黑板上写了什么;黑板两边的墙壁有什么;风琴是什么颜色的;上面有没有东西;共有几盆花,什么花,什么颜色、形状;最后再请一位同学把大家所观察到的细微东西完整地复述一遍。如果再有遗漏,再请人补充,直到完满为止。
做完前面的观察后,这次可先叫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面向大家进行教室后面的观察。先给他两分钟的时间,然后让他把看到的一切讲给大家听,这时孩子们因为有过前面的观察练习了,会七嘴八舌地补充那个孩子讲漏的地方,譬如后面的板报包括哪几项内容,一共贴了几张同学的作业和图画,板报的花边是什么图案,国旗下的那两位少先队员的图片贴在板报上具体什么位置等等。
在做这个练习时,一定要让孩子们养成细心的习惯,越细越好。然后还可以让孩子们继续观察教室的两侧墙壁、门窗和中间。为使这种能力逐步提高,老师进一步指导孩子以整体全面的眼光由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有步骤有顺序的观察,这样比东看一下西瞄一眼,杂乱无章的观察效果好得多。通过这种观察练习,孩子们会逐渐养成随时随地观察的习惯,即便在司空见惯的环境中也不只是看到一片空白,而能够把一点一滴细小的事物都装在眼底记在脑中。
对形状的形象认识
对一般的东西,如房屋建筑、汽车马路、方圆形状、色彩图案等,孩子都能轻而易举地认识,但要从他们所看见的实物中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其中的内容与含义,也就是事物的特征与实质。比如一张桌子,谁都认识,但要让孩子明白桌子是用木料做的,它有四条腿是为了站得稳,外表刷油漆是为了保护木料与美观,长方形的书桌适合写字用,圆形的餐桌适合吃饭用,矮的可以做茶几,高的可以摆花盆。
再认识它的性质:软、硬、光滑、粗糙、冷、热等。最后还要认识它的用途,是笔盒还是书包,是鱼缸还是音箱等等。培养孩子学会掌握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并养成识别特征的能力。认识方形。先问孩子:“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是方形的?孩子容易认识的有:魔方、盒子、桌子、饼干、手帕、书包等等,他们会饶有兴趣地举出许多许多例子。我们要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这个物体为什么用方形,能不能改用三角形或圆形?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又为什么?
通过这种游戏,告诉孩子们世界万物是由无数个点、线、面所组成的,而每件物体又都有单独的形态和特征,也都是可以创造革新的,只要你肯动脑子,任何物体经过改动革新都能创造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和花样。教导孩子在认识事物之初便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小对事物便有一种复杂的印象,克服认识上的简单化和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不良习惯。认识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圆柱形等,方法与上例同。总而言之,生活中有千姿百态的造型,有千变万化的实物,随时都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对今后学会观察生活,塑造复杂的人物性格会有潜在的帮助。
结语:
一般而言,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与孩子的记忆力密切相关,拥有好的记忆力,在学习方面可以事半功倍,而孩子记忆力差肯定会与好成绩无缘。所以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有所启发,帮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事半功倍。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