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年间,远洋航海家郑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把我国的丝绸和瓷器运往海外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同时,紫檀木作为压舱之物运回我国,朝廷又派官吏专赴南洋采办,采办的木料多存储备用。
明末清初,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已基本采伐殆尽,尤其是紫檀木,绝大部分都汇集到中国,分储于广州和北京。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是明代所采。由于紫檀木的生长周期较长,数量稀少,存世的紫檀家具和工艺品,便成稀世珍品,传世收藏。
亦光素、亦雕琢的工艺美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真之河边兮。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关于檀木的记事,唐代开始出现了紫檀家具。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古典紫檀家具,为明清时期制作而成。
明代紫檀家具制作,多利用紫檀的自然特点,充分展示其天然之美,一般采用光素手法,很少满身雕琢的,经过上蜡打磨后,会显出黝黑古朴、温润如玉的质感。有些情况下,如利用小块木材或为了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也会使用雕工。
紫檀家具具有极强烈的宫廷色彩,是中国古典家具中的贵族,坚实耐用、不喧不躁、色泽深沉、稳重静穆的特性,符合庄重大方、沉静古朴的气质
紫檀木虽不及黄花梨华美,但沉静古朴、稳重大方,是木质坚实细腻、稳定性优、韧性好、耐雕琢、色泽雅致、纹理美观,这是它备受推崇的原因。紫檀木在各种硬木中质地最坚、分量最重,做出来的家具给人一种沉稳牢靠的感觉,经久耐用,历经数百年而不毁损,历久弥新,是现代柴木、杂木家具的寿命所不可比拟的。
清代帝王期望江山永固、富贵长存的心理需求。
古时的能工巧匠们将紫檀木内在的肃穆雍容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紫檀家具以其材质昂贵、做工精绝、样式讲究、数量稀少,堪称家具中的极品。同时,紫檀家具有悦人之香,能起到保健作用。
木材用途紫檀呈紫黑色,“紫”寓意着祥瑞,比如常说的“紫气东来”原指老子出关,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驾临,便恭请老子写了《道德经》。
故宫原名紫禁城,缘于紫微星垣。紫檀木“作冠子最妙”,指适用于女人头饰。《辞海》释“冠子”作“妇人冠也”。明代冠服尚赤,紫檀色红,质地细密,合作适各种精细雕刻,适宜做女人头饰。紫檀的木性优良、数量稀少,明清时期,推紫崇檀,木大备量受用皇于家家具制作、工艺品雕刻等,紫檀工艺达到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