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妙之造物观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50804/4671426.html

宇宙万物和人之间内在的沟通与合流的思想影响着历代的造物者,在造物的过程中,造物者以自然中的万物为范本,以求和宇宙生命融为一体。

宇宙间的万物要互相尊重,不能互相伤害,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人与万物和谐的整体环境。据此种种,也形成了中国匠人独特的造物观

——物尽其用。

李约瑟曾说:“没有其他地域文化表现得如同中国人那样如此热衷于‘人不能离开自然’这一伟大的思想原则”。

宇宙万物和人之间内在的沟通与合流的思想影响着历代的造物者,在造物的意匠过程中,造物者以自然中的万物为范本,以求和宇宙生命融为一体。

传统造物者在向造化学习的过程中继承的正是其中蕴含的生命精神。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的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飞鸟走兽等等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灵感的来源。

从唐代的李阳冰对于书法意象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自然给予的启示: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

事实上从充满生机的自然界中获取灵感也是中国传统造物的基本原则。

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宇宙间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万物在这个系统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他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郭象在《齐物论》的注解中进一步补充说:“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

意思是宇宙间的万物要互相尊重,不能互相伤害,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人与万物和谐的整体环境。据此种种,也形成了中国匠人独特的造物观——物尽其用。在面对造物的材料时要最大限度的物尽其用,根据材料的物理特性来确定材料的用途,以免对材料造成伤害和浪费,以至于暴殄天物。

据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所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百工是社会的六种分工之一(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而百工的任务即“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其中最关键的是“审曲面势”。

“梓人”是古人对于木工匠师的的称谓,唐代的柳宗元在其《梓人传》中直言:“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

宋元时期木工有匠人和梓人的大小之分。王安石在《考工记解》中云:“大者以审曲面势为良,小者以雕文刻镂为工。”

圆香几逐段衔夹

审曲面势的含义就是从材料的本体出发,仔细审视和体察材料的外在形态,如大小、形态、质地、肌理、颜色、光泽等,深入体认材料的内在自然性能。

通过严谨慎重的思考,作出最准确的设计与规划,严格遵照材料实际情况,进行度身打造,实现材料功能与美观的最优化,最大程度的展现材料自身的魅力,满足造物的需要。

根据材料切割出来的基本型进行创作,将形状和大小不一的材料用在不同的家具部位,是传统家具的基本做法,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材料而避免产生浪费。

总结其基本的开料和制作逻辑可分为以下三种做法,即独板为大、一木对开、穷纤入微。

独板为大

因为明式家具常用的硬木成才期较长,可用木材大多直径较小,所以较粗的木料尤其显得难得。

在选材时首推直径较大树木形成的宽大而且较长的板材作为条案的案面板,民间匠师俗称为“独板做”,如能出较大的厚板可作为架几案的案板俗称“一块玉”。清黄花梨三弯腿炕桌独板做根据形式的要求其做法稍有不同,有的是在攒边打槽做成平头案,有的是加翘头做成翘头案,最直接的就是将整板刮平后不加修饰架在两个方几上形成架几案。还有稍窄而厚的独板常用在罗汉床的围子上,形成三面围合的结构。晚明黄花梨象纹翘头案一块玉

这种独板结构的做法尊重了树木的生长规律,维持了树木整体的纹理流畅的美感,不留接缝,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一木对开

比独板相对较短而且窄的板材以攒边打槽装板的做法被拼接用做面芯板或门芯板上。

清黄花梨圆角柜为了保持均衡的纹理效果,门芯板的取材经常是将木料切割时一分为二,然后分别放到左右门板上,这样看起来保持视觉上的均衡。同理其它成对的家具也大多采用此种做法。清早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大画案穷纤入微

树木被分解完毕后通常有大料和小料之分,较宽的板材可作为面板或门板,较窄的可作为边材,另外被用来作为板材之外的木料可以用来做圈椅的椅圈,霸王枨,扶手,连帮棍等等。

然后在家具加工过程剩下的细料、小料往往也会经过精心计算,作为各种辅助构件,如矮老、卡子花,或攒接成各种图案作为围板或隔扇、屏风、花罩之用。结构件经常是要以对称或重复形式出现,设计时要采取模数制来批量生产,以免造成浪费。清雍正紫檀万字锦地纹拼面画桌

在明式家具的造物者,出于对树木的尊重,在制造过程中对家具主材之外所剩余的边角料也尽量做到物尽其用。

从《天水冰山录》中记载的明代严嵩被抄家的物品清单里可以看出,从大件的硬木床、桌、椅、橱柜等一直到硬木的筷子、棋子等,这些都显示出造物者丝毫不浪费材料的造物观。

此外,在文人的影响下,明代开始室内设计中兴起设置书斋的风气,据明代的范濂在《云间据目抄》记载,当时除了大户人家崇尚使用硬木材料之外,平民家中也开始流行设置书斋。

他说:“尤可怪者,如皂快偶得居止,即整一小憩,以木板装铺庭蓄盆鱼杂卉,内则细桌拂尘,号称书房,竟不知皂快所读何书也。”

除了在书斋中布置家具之外,案头的文玩清供也日渐丰富,这些小件多由优质象牙、玉石、铜或瓷制成,其中很多不乏硬木材料,参照明代屠隆的《考槃余事》中的文房器具篇。

其中的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砚匣、砚台盒、镇纸、笔架、砚屏、图书匣、印盒、镇纸、压尺、秘阁、裁刀把、如意以及各种陈设品的底座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器具多采用硬木的小料制成。这些器物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提供品鉴、玩味、欣赏的作用以及提升文化氛围的装饰性。

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姚健《意匠、意象与意境——明式家具的造物观》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