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木料 >> 木料市场 >> 徽州名镇岩寺镇

徽州名镇岩寺镇

岩寺是我的家乡,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的年纪,这个古镇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是带来很多的繁荣景象。岩寺既是古镇,又是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地方,作为徽州区的政府所在地,更加承载这徽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为一体的多元化小镇。这里历史悠久、地理优越、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一条丰乐河从黄山的山区蜿蜒而下,穿行于小镇之间,几座古桥架起南北的沟通往来。夹堤两岸,绿水青山,依托原生态的自然环境,综合设计的滨河公园成为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徽州区的天然氧吧。清澈的河水中倒映着摩崖石刻,显得古朴而有历史厚重感,炎热的夏季,穿梭于林中,让您清凉一夏。如今沿河都在不断的整修和扩大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便利于民。

岩寺历史悠久,明代戏曲家汪道昆《太函副墨》中有“岩镇什七贾而什三儒”之说,可见此地多徽商,教育蔚然成风。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带来岩镇经济社会的全面鼎盛。明清时期,岩寺逐渐成为附近经济、文化、贸易中心,并建有十景:

“一台文几翠中天,二庙忠烈上九源。

三摩圣地古岩寺,四贤集燕娑罗园。

五显灵官大桥上,六逸娘娘小西天。

七层宝塔保水口,八柱牌楼在路边。

九洞桥接黄山水,十里长街万万年。”

位于丰乐河畔的下游,有一座宝塔,见证徽州区岩寺镇的历史发展。这就是文峰塔,此塔建立于明代,从奠基到竣工整整15年完成。在明崇祯和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年间均有修葺。可见工程量巨大乾嘉年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有游塔的习惯,以取“登高”之意。其时游人如织,拾级而上,能远眺黄山、紫霞云烟。晚上人们将点燃的塔灯从七层塔顶连珠下悬,五彩缤纷,光亮照人。塔下更是热闹非凡,聚集着打鼓说书的、变戏法的、卖野药的、抽糖菩萨的、打字条的、设摊卖小吃的,更多的是玩耍看热闹的,五花八门,大有京城“天桥”之场面。岩寺塔”共花费白银四万余两。塔顶年因遭雷击而毁。在塔周围还有不少古树参天耸立,与古塔交相辉映,古韵悠悠,生机勃勃,成为古徽新城的标志和象征。

小时候,听得最多,去的最多的就是小西天了,也就是古岩寺,因为那是我奶奶娘家的故乡,每逢节日,都会去舅婆家,三五成群的邀约去岩洞,看摩崖石刻,看凿壁的历史痕迹,听老一辈的人说的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东汉末及两晋时期,佛教传入古徽州,最初的活动场所之一就在小岩村,唐代宗大历元年,名僧径山蕴禅师奉代宗手诏,集四方参学者结厦于此,始创三摩圣地,建有东西两序寺庙无数,殿堂鳞次栉比、错落其间,当时曾驻僧侣人之多。因寺庙建在石壁岩洞前,故朝廷赐“岩寺”为名,,诵经念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汇集在这里,如今虽然看起来是一片山地,但是还能看到许多瓦砾和碎瓷片,据说当时一场火灾烧了几个月,将这大型寺院毁于一旦,实在是可惜。

岩寺周边盛产茶叶、木料、粮食及其它山货土产,岩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皖南主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过去,商品进出以丰乐水运为主,岩寺人便在丰乐河上做起了盐商木客。当地流传一句话:“养七不养八,养八就要杀。”这和徽州普遍流行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的俗谚是一脉相承的。一般人家的孩子长到8岁时,就要帮父母分担家务,或外出学艺谋生,这也是徽商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岩寺镇上完全城市化,但是闹市中却保留着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这条街道连接着整个岩寺的中心,特别是在明朝后期,岩寺已发展成为长街十里,商贸繁华的重镇。岩寺十里长街共有六条街,分别是上街、中街、下街、前街、后街和云峰街。街上,作坊、商铺林立。店铺都是徽州传统的砖木楼阁建筑,前店后坊。店铺门面一律是木排门,起卸方便,便于开门营业。如今文物修缮,只有上街这段还在经营生意,其他的都逐渐消失了,或者说是从小我也没见过!

在岩寺除了古迹,还有新四军的旧址,当年的国民革命军驻扎在此,发展新的部队,在上街的河边,就是新四军军部旧址,如今建设成为新四军纪念馆,位于岩寺镇荫山巷的金家大院。大院是一组清末徽派古民居建筑群,包括四幢三间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房,及前后院落,占地面积余平方米。军部机关及其下属机构卫士排、军需处、参谋处等同时设在军部附近的百姓家中,机要科及电台设在军部以东百余米的洪桥。洪桥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年),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廊桥,当年叶挺将军常在桥廊与群众促膝谈心。年,军部旧址被公布为黄山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年旧址被修复,并举办了军部陈列及图片展览。岩寺文峰塔南面有一座凤山台,叶挺、陈毅等曾登台阅兵,又称为“点将台”。台上原有三榭,中间一榭供奉佛像,左右二榭供人憩息。大门上有“凤山灵境”四字镌刻,中榭悬有“中天绩翠”匾额。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镇生活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他能够让你的心静下来,慢下来,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许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小镇生活的原因,我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小镇生活为成为都市人向往的理想居住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