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莫纳坐落在意大利伦巴第地区,是一个素以杰出的小提琴制作而闻名世界的古城。远在15至17世纪,这里就涌现了一批闻名遐迩的小提琴制作家。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衰落之后,这里如今又恢复了昔日的荣耀。
在这座中世纪小城里,迂回婉转的街道两侧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制琴作坊。空气里弥漫着来自于世代相传的秘制清漆的香味,屋顶上的小提琴半成品在波河流域的阳光和空气里晾晒定型,到处可见制琴师们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刨制琴板。
安东尼.史塔第法画像制琴巨匠安东尼.史塔第法里是这个小镇的传奇。在城中心的罗马广场上,他的纪念碑耸然而立。可惜埋葬他的教堂已在年被拆毁。从几百英尺外的加富尔广场步行10分钟就来到史塔第法里博物馆。它的侧是阿法依塔梯宫,这里陈列着各种小提琴部件的佳作,著名制琴师的琴模、琴马、“f”孔模板、琴键以及历届克雷莫纳提琴比赛的获奖提琴。城里还有一座13世纪的市政厅,内中的婚礼厅已改为陈列室,保存着一把珍贵的史塔第法里年制作的小提琴。19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家约瑟夫●姚阿幸曾使用过这把琴。当然,这里也保存着其他一些著名制琴师的杰作。
从17世纪中叶起,史塔第法里等人的弟子逐渐稀少,制琴业也随之衰落了。
国际职业制琴及木工学校克雷莫纳的后世子孙们曾多次试图东山再起,却未能如愿。年,情况有了变化,伦巴第地区的统治者在史塔第法里逝世周年纪念日,掀起了一场全球克雷莫纳崇拜。纪念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1名小提琴制作家,约10万人来到克雷莫纳参观。年,“安东尼.史塔第法里国际小提琴制作学校建立了。然而,第一年只有三个克雷莫纳人放弃木工手艺到制琴学校学习。
半个世纪之后,这个学校改名“国际职业制琴及木工学校”,已成为一所专门的技术学校。
这所学校每培养一名制琴师,就要淘汰三四名学生,在册学生人数一直控制在人以内。
学生们的作品目前,一把职业制琴师制作的小提琴,中提琴或大提琴,一般可卖5千,甚至1万美元。制作一把好琴得花一年到两年的时间。
在制琴方法上,克雷莫纳存在着两个竞争激烈的流派。古典派坚持维护传统的“内模制作法”,即先由一位高超的制琴师制作一个小提琴内模,然后由别的制琴师在内模外制作出边条板、腹板和背板,再把它们粘合成琴身;另一些制琴师则采用被谑称为“法国式”的“外模制作法”,即先制作小提琴外模,在外模内制作出琴身的各块琴板。
还有不少专家并不在乎采用什么方法。他们认为制作方法同产品相比是次要的,好的小提琴制作家可以用多种方法制作出好琴来。但所有的人都承认,制琴人必须热爱艺术,要不惜花掉好几个钟头去确定一块木板的触感、音质和共振性能。只有这样的制琴师,才能制作出不朽的佳品。
手工制琴克雷莫纳的小提琴主要是用杉木、枫木制作的,有的部位也用柳木、杨木和山毛榉木。选用优质木材是制琴的关键。而优质木材供不应求。过去,琴校一直从非洲买回完整的乌檀木树干,现在琴校主要从南斯拉夫、德国、意大利北部地区购买木料,他们不喜欢加工过的木料,更喜欢买原木自己加工。
严格的克雷莫纳制琴家都用鼻闻、手拎和触摸的方法鉴别木材,之后要堆放多年才能制琴。零校规定至少要堆放八年。学生们只有到了高年级才能使用陈年好木。有的私营制琴家要求更严,据说要堆放10年以上。一堆堆整齐的木料寄托着他们的未来,因而他们对木料的保护甚至比对自己的家人还要尽心尽力。
制琴人的工作室充满宜人的香味,到处摆满了利刃。工作台像屠夫使用的案桌那样结实,上面有几套制琴用的虎钳和琴模;锯子、利刀、半圆凿、锉刀、刨刀,从大号到指甲盖那样小号的应俱全。
要说清楚怎样制作小提琴就像说明什么是旋梯一样不容易。但它们的制作过程大致一样,诀窍都在于制琴人的手感,在于木头的纤维同手指肚之间长时间的、缓慢而无声的交流。
手工制琴按照古典的克雷莫纳制琴原则,制琴人首先要具有极大的耐性和细心,制作琴模要以传统模式为根据,再在琴模上制作出琴的各个部件:边条板、背板、腹板、“f”孔、腹内低音木、琴颈、音柱和琴马。然后把各个部件粘合成琴并修饰一番,使其十分精致。最后一道工序之一是镶边,要求把色泽迥异的优质木条镶入琴边,这才能显示出一把琴正反两面的优美轮廓。
这样一把“白琴”就做成了,制琴师称之为“半成品”。接着,便是煞费苦心地上胶,封住木板之间的细缝,再漆上一层又一层清漆。最后把它们挂在波河流城那神奇的空气里,晒上许多时辰。每个制琴师所用的清漆都不一样,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配料。
手工制琴采访所有的制琴大师他们的秘诀,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如果有秘诀,那么就是爱,爱你的职业,爱你的劳动,爱你的原材料。只要你把爱和时间倾注到制琴之中,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代派制琴先驱弗朗西斯科.比索洛蒂打了个比喻:“小提琴就象孩子,同一父母的孩子虽然彼此相象,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声音是琴的灵魂,它不是人能够左右的。这是一个由众多的因素造成的谜,一把琴的音质怎样,人们在制作时是无法预料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一定会删除。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