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点点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巨大的差错,这个用在古建筑上最合适不过了!
如五台山的南禅寺和佛光寺,为唐代木构建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屹立一千两百余年不倒,用料粗大,结实稳健。而这里面,让这极具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得以保持完整、屹立不倒的,得益于建筑本身的搭建方式——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建筑中,连接立柱、横梁、顺檩等各个木构件的连接方式,是一种科学的、精巧的、丰富的构件连接方式,不但结实耐用,承受较大的载荷,还具有一定的柔性,当发生地震时抵消部分地震能量,以缓冲、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在英国电视台之前制作的一部故宫专题纪录片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进行的“故宫模型抗震测试”成为焦点。当模拟地震达到10级时,故宫模型在测试中依然不倒,这为世人揭开了中国传统木质结构建筑的抗震之谜,而榫卯结构正是关键。
在两个木构件上,榫和卯所起的是连接作用。木构件上凸出的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当榫和卯咬合时,就能巧妙地将木材连接起来,不仅外观平整无痕,而且结实固定,被广泛用于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和其它木制器械上。
榫卯结构早在年前的河姆渡文明时期,榫卯就出现在原始居民的木结构房屋中,虽然构件单薄,但承重力却非常优秀;明代时期还应用于硬木材料来制作家具,这也使得榫卯工艺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榫卯结构的种类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木材拼接情况选用不同的榫卯去连接。用这种结构制作的家具不费一颗钉子、不用一点胶水就能将木材联结,还能达到外观上不影响美观、结构科学合理经久耐用,同时具备非常大的承重力。是古代一辈辈能人匠人的智慧体现和心血结晶,需要多年的功夫才能准确判断、制作出来。
中国古代涌现很多能工巧匠,其中非常著名的有鲁班大师。素有“中国魔方”之称的鲁班锁(又叫八卦锁),是曾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智力玩具,它用的就是起源于古代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
相传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就用6根木条制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让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这个小玩具看似简单,其实奥妙无穷,想要拼成也得费一些时间。(大家有兴趣的可以买一个锻炼一下孩子的几何空间感。)
都说一个好木匠是不用钉子的。他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来制作榫卯,从而完成整件家具的制作。但是有些不良商家,打着明式家具、传统榫卯结构的幌子期满消费者,竟然往家具中打钉子,以加大家具的结实度和承重力。
可实际上,这种“不光明”的手法正正破坏了传统古典家具的结构之美和科学构造,还浪费了一块上好的木料,这种家具的价值瞬间就变得低廉了,还会削弱家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人们向往的神逸幽雅、自然天成的气质不复存在。真是一颗钉子破坏一把好椅!大家在选购红木家具时,一点要认真辨认清楚,不要被商家的花言巧语蒙混过关了。
榫卯结构的巧妙之处可以说是“机关算尽”了,这个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工艺,从它的工艺性、科学性、精确性还有它所表现出来的完美的力学结构来看,不管放在古代还是今天,都没有任何一种工艺能与之媲美,简直就是技艺上的实力碾压,让人为之惊叹。不知道大家觉得怎么样?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