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保护的名单上,又多了一条老胡同。记者从北京城建十六公司获悉,由其负责施工的前门青云胡同于日前重装亮相,戏剧大师梅兰芳旧居便位于此。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戏园,当年内城禁止,惟正阳门外最盛”。清朝建都北京后,戏园多建在前门外,前门地区成为梨园文化的兴盛之地,也吸引和汇聚了诸多戏曲名家。戏剧大师梅兰芳旧居便位于青云胡同29号,青云胡同23-29号也纳入前门东区旧城保护整治项目范围。
“我们摈弃以往改造只选取某一个时间点进行恢复的做法,采取保留历史发展时间轴的方式,进行恢复性修建的新尝试。”北京城建十六公司前门东区旧城保护整治项目部项目经理别诤介绍,他们在修建时留下各个时期的历史印记,让最终的院落呈现出一条“时间轴”。
人站在院落的墙根下自西向东望去,视线依次略过明清时期的老砖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加盖的红砖房、当代仿古砖瓦和玻璃砖构成的凉亭,一条通道可望见百年历史更迭的痕迹。
“依照传统建筑形态,保持原有风格是项目部恢复性修建的原则。”别诤说到,由于院落原有建筑破损严重,需要大量的青砖、红砖、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于是,项目员工就四处打听转悠,捡回来旧砖瓦,再琢磨用到院子里。
走进相传梅兰芳曾居住过的东厢房,形状各异的砖石有规则地排列在暗黄色胶凝材料中,密密麻麻排满整面围墙。“这些形状不规则的砖叫做核桃砖,都是我们捡回来,老师傅们一块块砌上去的。”别诤说到。
以恢复性修建为主题的胡同改造,也处处可见工匠们的细心与精心。
青砖墙修复时,为达到节能效果,项目部采用镶嵌高透玻璃砖的做法,让光线能透过玻璃砖进入室内。3米多高的木门框架“内里”其实是钢材,只是在表面覆盖了旧木料,这样,既能满足荷载变形等要求,又能让建筑内外部保持风格一致。
夏日下午,阳光穿过古老的核桃树洒在古朴的青砖地面、灰色瓦片的脊顶上,砖缝中钻出的嫩绿小草,就像是老胡同焕发的新生机。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赵莹莹曹政摄影:武亦彬
流程编辑: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