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赢。
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陈昌文解读:
孟子的母亲跟着孟子在齐国住,不幸去世了,
于是孟子就把母亲归葬到鲁国,这事情处理完毕,孟子又返回齐国,
在路上,留宿于赢这个地方。
充虞,孔子的一个弟子,就问孟子,
老师,我这人没什么本事,有幸跟着老师学习,还帮老师做了点事,感谢老师看得起我。
做了些什么事呢?
就是帮助孟子监理制作其母亲下葬的棺椁,
棺椁读音:guānguǒ即棺材和套棺(古代套于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红色棺椁亦作“棺郭”。指的是装殓尸体的器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那个时候时间紧迫,很忙,心里有疑问也不敢请教,就只管做事了。
今天恰好有空,斗胆请教老师,我感觉棺木实在是太豪华,有些铺张浪费了。
孟子回答说,
上古时候对棺椁的规格是没有什么规定的。
中古的时候,才规定棺木厚七寸,椁与棺相称就行。
上至天子,下至老百姓,对棺椁也不是非要追求豪华奢侈,只要是能称心如意尽自己一份心意就行了。
如果说,有规定,我们想做的,不能做,当然就不能称心如意。
如果说,没有规定,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们没有财力,尽不了这个心,也不能称心如意。
现在我有财力,也没谁规定我不能这样做,古人也都这样做了,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奢侈点,就奢侈点。
我用上好的木料,让死去的亲人的皮肤不要挨着泥土,这样我的心也就欣慰了。
我还听说,一个君子,永远不要在父母身上省钱,能花多少,就花多少吧。
这一段讲的是孟子对母亲的感情,
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映射,
我们赚钱,发财,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对自己好一点,也对亲人好一点,
尽一份孝心,这样心里安稳,
怕就怕您没钱尽孝,这一份心不安稳。
从这一节,我们要知道,
我们必须努力赚钱,否则,就算有机会尽孝,我们也尽孝不了,
想尽孝,没有能力尽孝,是一种悲凉,心里也不会原谅自己的。
孟子要尽心,也要尽孝,而且有能力尽孝,这样圣人才能安心。
至于别人说太奢侈,豪华了,那就让别人去诟病吧。实际上,也真有人拿着这个去诟病孟子。
反正,无论您怎么做,都会有人说您不对,
不如尽自己的心。
来源:陈昌文老板社群陈树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