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海下第一宅,承载那个时代的辉煌,终于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13.html

葛沽郑家大院(津53)

九河下梢天津卫,七十二沽小江南。天津是近代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有很多买卖人。在海河、大运河河湾处,形成了许多鳞次栉比的古镇。买卖人有钱,争相盖起了深宅大院。可惜随着天津飞速发展,这些古镇焕然一新,古宅没落,古意不在。近代这种文化底蕴就不为今人所铭记了。

老葛沽镇卫星图

郑家大院俯瞰

葛沽镇处于天津海下地区,被誉为华北“八大古镇”之一,传承绵延的漕海民俗文化在这里落地生根,水流三带,九桥十八庙,盛极一时。昔者可追,古镇不在,遗存的历史建筑都已破败不堪。其中一座与杨柳青石家大院齐名的古宅更是荒弃数载,让人唏嘘。官方一直在说重新修缮开放,却进展缓慢。近日,笔者来到葛沽镇走访郑家大院,终于见到了一番新气象。

明朝后期,福建人郑氏家族定居葛沽,以小本生意度日,倒也衣食无忧。至清末郑筠荣一代,传闻曾在葛沽前街经营豆腐坊,售卖闽地传统风味的麻辣小豆腐,得绰号“郑小豆腐”。及至渐长,他与父亲闯关东,在营口一带经营木材、粮行和山货生意。传说有一次郑筠荣与众船主在山海关附近遭遇海浪,别人趁机捞取撒落海面的货物,唯有他以救人为先,获搭救者中有一位是徐世昌的至亲。为表感谢,徐世昌将东三省军马的大半物资供给与运输任务交给“郑小豆腐”办理,郑筠荣因此发迹。

无论传闻真伪,迅速积累财富的郑筠荣成为了天津巨富,并回到葛沽建造大宅。年,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专门为郑家大院题写匾额“普善堂”。为附庸风雅,郑筠荣遍请海下地区,乃至天津卫、直隶省的名人雅士、书家鸿儒为大院题词写匾。以此彰显出郑家大院的尊贵豪华,大有书香门第的韵味。如清末状元刘春霖题写的:桑梓七百年盐田更替,海河八千月航帆往来。大书法家华世奎题:鹤群长绕三珠树,人瑞先征五色云。由此可见当时郑筠荣在海下地区政治经济领域的巨大影响力。

郑家大院年(清宣统二年)动工,年完工。占地平方米,由6个四合院组成,兼有东西两个跨院,建有地窖、角楼,共计房屋百余间,院内有甬道,院与院之间有月亮门相互连接,大院环套小院,院墙上镶嵌石雕动植物图案。房屋一律为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前廊后厦。做工精细,用料考究,砖瓦全部在一个窑内烧制,木料一律为红、白松,石料为大青细石,整个建筑磨砖对缝,米汁灌浆,画栋雕梁,油漆彩绘。

时易世迁,解放以后郑家大院成为葛沽中学。原本三进三套的大院被割裂成若干教室,后来又成为师生宿舍。年葛沽中学搬出,大院逐渐荒弃。百年以后,郑家大院部分砖木结构建筑依然留存,不过由于受到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留存构筑物局部破损严重,构件破损缺失,十屋九漏,屋子露天。再后来葛沽老镇拆迁,这座幸存的建筑则完全暴露在了荒地上。

疑似地窖的特色建筑

及至笔者此番寻访,距离郑家大院修复工程启动已近一年。所有老屋已经搭上了脚手架准备进行加固,院子西北角的地窖建筑也进行了部分复原。现场仍然有十几名工人在不紧不慢的进行围挡焊接等前期工序。郑家大院与西北侧的天后宫、张家大院等将被开发为民俗文化旅游区。这也算是这片古镇的新生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