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泓木船制造技艺拼板与刨板

拼板与刨板

传说上古蛮荒时期,先民们不知如何用火,茹毛饮血,万古如长夜。有一位叫做燧人氏的圣人,在黑暗的森林里,听见一只啄木鸟在用喙敲击树干,燧人氏于是抬头仰望,只见树干上隐隐有火星溅落。燧人氏心有所悟,于是折下树枝钻木取火,从此世间灯火点点人烟袅袅,天上地下都有繁星洒落。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小树枝,即是木工手拉钻的雏形。木工手拉钻又称“牵钻”,是一种在木头上钻孔的工具,分“钻杆”“钻帽”“钻头”“拉弓”“拉绳”五个部分。钻杆是一根长而圆的木棍,一端开孔,装入钻头。钻杆与钻帽连接处有木质或金属轴承,钻杆上缠绕有拉绳,拽动拉弓牵引拉绳即可旋转钻杆,钻杆带动钻头在木料上钻出小孔。钻头通常由钢或铁淬火而成,也可换成其它材质。如要在瓷器上钻孔,则需使用金刚石,此钻称作“金刚钻”。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是说工具的重要性。《西游记》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狮驼岭,遇见青狮、白象、大鹏鸟。斗法之后,孙悟空被困在妖精的“阴阳二气瓶”中,悟空用观世音菩萨所赠三根“救命毫毛”,一根变做金刚钻头,一根变成竹片作为“钻杆”,一根变成棉线作为“拉绳”,从而得到了一件手拉钻。那猴子天生就是一个工匠,他蹲在瓶底,单膝跪地,手里的金刚钻拉来拉去,终于在“阴阳二气瓶”上钻出一个小孔,得以逃出生天。

竹泓船匠们也用手拉钻,当然不是与妖精斗法,船匠们需要在经“分板”后所得的一根根木料上钻孔。竹泓木船所需板材虽然不多,如丈八小木船,不过动用了五到六根杉木,然而经“分板”之后,五到六根杉木被分成四尺半长木板四十块、八尺长木板五块、一丈八尺长木板十二块,一共有五十七块之多。这些板材多数狭长而且单薄,要做成船底以及隔舱板,则需要对板材加以拼合。拼合板材的这道工序即为“拼板”。竹泓木船在拼板”时使用专用铁钉,此钉不同于通用的圆钉,按形状可分为掺钉、枣核钉、方钉、爬头钉、扁头钉。用铁钉“拼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年间,在此之前的战国时期,工匠们常用铁箍连接船板。用铁箍时先在相邻木板上凿孔,而后以铁片穿孔绕扎,再用碎木材填塞孔隙,最后注入铅液封固。

竹泓船匠们“拼板”时常使用一种“枣核钉”,枣核钉两头尖锐,中间稍厚,长度为板材厚度的两倍,因形似枣核故而得名。“拼板”时水木作口诀为“先放眼,后放钉”。工匠们先在两块板料相邻边缘,用墨斗内墨签每隔一定间距画出钉位墨线。而后一名工匠将手拉钻钻头对准木料,用力压住钻帽,保持钻杆与木料垂直,然后来回拉动拉弓,发出“呜呜”的蜂鸣声。有时也由两名工匠配合操作,一人牵引拉绳,一人固定钻杆,牵绳者双臂前后摆动,大开大合,神情轻松愉悦,极富节奏感。而压杆者则双手紧握钻杆,目光如炬,钻杆若有倾斜或移位,则会损伤木料,因此压杆者往往神情极为专注,屏声静气,如临大敌。此时工棚里两名工匠一坐一立,一静一动,静者如僧,动者如鹤,“呜呜”的声响里,木料上木屑应声落下,如指间轻轻滑落的流沙。

个个钉眼钻好之后,工匠们将枣核钉依次插入钉眼内,然后将另一块板材的钉眼与枣核钉对准拼合。此后工匠们挥动手斧,用力锤打。水边工场上回荡起一种金木撞击的声响,声调在宫商之间,不急不躁,迟缓有力,悠悠然激荡人心。

经“拼板”之后,几十块狭长木板拼成了船底以及隔舱板。此时板材上生满倒刺,摸起来艰涩不平,如未经雕琢的璞玉,如未经捶打的剑胚,粗犷而鄙陋。这时候需要进行另一道工序―“刨板”。“刨板”时使用木工刨,木工刨是传统水木作的种常用工具。《天工开物》解释说:“凡刨,磨砺嵌钢寸铁,露刃秒忽,斜出木口之面,所以平木,古名曰准’。巨者卧准露刃,持木抽削,名曰推刨,圆桶家使之。寻常用者横木为两翅,手执前推。梓人为细功者,有起线刨,刃阔二分许。”

竹泓船匠所用木工刨有长刨、中粗刨、短粗刨、细长刨、细短刨以及线刨、滚刨等七八种之多,各有不同用途。长刨、中粗刨用于粗加工,细长刨用于精细加工短粗刨常用于刨削木材粗糙的表面,细短刨用于刨削工艺要求较高的木料表面,滚刨则用于木料凸凹处的出光。

木工刨由刨床和刨刃组成。刨床用结实厚重的硬木,刨刃则用铁或钢锻制而成。刨削木材全凭刨刃之功,刨刃锋利异常却又易受磨损,必须时常磨砺。水木

作学徒入门第一项基本功即是磨刨刃。徒弟拜师时先预备好五花肉、鲤鱼、粽子、面条、馒头、方糕,一起搁在只棕红色木盘里,端到师父门上,师父在堂屋中央坐好,徒弟跪在蒲团上给师父叩三个头,再双手端一碗茶,毕恭毕敬叫一声:“师父!”师父答应一声,接过茶碗一仰头一饮而尽。而后师父指指院子中一块长条青石喊一声:“磨刨子去!”此后徒弟每天坐在长木凳上,弯着腰拿起一把把木工刨子,在长条青石上仔细研磨,直要磨到刨刃寒光闪闪,触手有裂肤之感,才算合格。

学钉船要学三年时间,三年中徒弟每天自带米饭,一日三餐自己解决。若遇路远难以当日回家,需要寄宿师父家中,除带米带油之外,还需自带被褥。学徒期间挨骂挨打不得回嘴还手,否则就是欺师灭祖,天诛地灭。所有劳作均属于这徒弟应尽的义务,没有任何报酬,等三年之后学会刨、锯、凿一切钉船技巧后,师父说一声可以出师了,这人才可以自立门户。若有人天资愚笨,三年期满,还不能独自在水边钉船,则还需跟在师父后再无偿劳作一年。

徒弟学钉船,第一年内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磨刨子斧子。磨刨斧其实是在磨练一个学徒工的耐性和韧性这人一天天坐在砺石前,万千次地重复同一动作,年轻人的轻薄浮躁在一种枯燥生活里,渐渐消磨殆尽。一个人的棱角既已磨平,则会显露出一种沉稳庄重的气质来。这人的肌肉日渐饱满,肤色日渐黝黑,目光变得专

注,神情变得谦和,手掌间的老茧也越结越厚,他终将会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船匠。

一件板材,经一个技艺娴熟的船匠“刨板”之后,褪去了原先的粗陋,而露出木材本身的精致来。木质温润如玉,触手间滑腻如脂,如美人的肌肤,给人一种暖意。而此时的工场地面上,落满了一层金银色的刨木花,那花从尘埃里开出来,杉木的清香飘满阡陌闾巷,匠人如园丁,叮叮咚咚敲打之间,催生出另一场花事荼蘼。

来源:李劲松,曹生文著,烟波传奇竹泓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凤凰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2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