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金丝楠木,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皇宫里精美绝伦的金丝楠家具,比如故宫。
不过,金丝楠家具再精美,毕竟都是已经失去了生机的木材。而在四川雅安荥经县云峰寺依旧存活着两株多岁的桢楠王,树种即为金丝楠,这树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国宝档案》节目,受国家一级保护。
桢楠王所在,正是西蜀名刹云峰寺。
这座一千二百余年前兴建的庙宇,经历了千年辗转。据史料记载,云峰寺始建于唐,赐额于宋,兵毁于元,重建于明,续修于清。年,云峰寺(当时称太湖寺)被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朝中期,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韦皋西抗吐蕃为方便运送军粮,扩展青衣江航运,修通乐雅水道,并于水道沿线兴建庙宇20余座,祈求保佑水道畅通。这些庙宇构成了闻名遐迩的“辟支道场”。时隔千年,这个庞大的道场淹没在岁月中,当地仅存庙宇数座,保留着道场昔日的盛况。云峰寺,便是“辟支道场”现存最大最完好的庙宇之一。
“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寺院大多建于名山胜景之上。云峰寺也不例外,坐落于荥经城南十里处的青龙镇柏香村,位于马耳山山麓的低洼地带,马耳山的地脉汇集于此,从那里延伸出来的两条细长山脉,从云峰寺的两侧拱卫而下,左为青龙坡,右名白虎岗,前朱雀,后玄武。磨房沟和楠木树沟沿着两翼逶迤而下,在寺前汇合成观音沟,恰好将庙基“地脉”锁住,形成了“洞天福地”的灵秀地势,正所谓“神灵之地,界水则止”。
伫立在天王殿石梯两侧的两株桢楠王尤为壮观。一位寺庙里的师傅说,这两棵树一株高31米,一株高36米。按照寺庙里的传说,桢楠与寺庙缘分匪浅,云峰寺过去唤作太湖寺,寺庙曾毁于元代兵乱,在元末明初时,云南省鸡足山有一云游僧前往峨眉山朝圣,途经太湖寺小住,便栽下几百株桢楠,当云游僧从峨眉山返回时,见所植幼树生机盎然,一片葱茏,自觉有缘,遂留下四处化缘,重建了寺庙。如今,寺庙里的桢楠树仍然挺拔依然,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朝圣者。
金丝楠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
明代的时候,为修建故宫,大量砍伐楠木,耗资巨大,到了清代乾隆时期,连乾隆皇帝想弄点金丝楠修建宫殿或者做家具都比较困难,甚至还为了弄点金丝楠木料,拆人家明皇陵,乾隆极其喜欢金丝楠,在故宫的“活计档案”中,就记载了乾隆皇帝做了不少楠木家具。在金丝楠木的收藏中,以老料最为珍贵,尤其是大直径的原木老料,价格很高,一木一议,没有行情价。而出土料,要看在土里埋藏了多少年,有的出土料,拿木样到北京自然博物馆鉴定,距今已经有七千多年的历史了,可算“阴沉木”的范围了,如果入土只有几百年,木质还没有变化,还应该算是楠木。一般来说出土的木料体型一般巨大,如果木质保存很好,也算是宝贝了,这类的木料数量比较少。
由此可见,这两棵桢楠王的珍稀之处。如果有机会,你可以驾车去云峰寺,亲临现场感受一下听禅语抱桢楠的绝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