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尺寸:长:58.8cm,宽:47.5cm,高:.5cm

来源:资深藏家旧藏。

参阅书籍:《明式家具研究》甲70、第53页;《明式家具珍赏》46、第88至89页

拍卖信息:中贸圣佳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斫木天籁——古琴及明清家具专场上,成交价10,,人民币

无论私人定制还是作坊生产,古代椅具的制作多是批量或成堂制作,或四或八甚至更多。许多家具上带有编号,可资为证。

原本成堂的椅子,在数百年间由于分家、迁徙等原因,被拆分开来流落各地,合久必分。坊间流传着各式各样分家的故事,甚至有将案子锯成两半,以示公允。而恰恰因此,行家和藏家们上天入地的搜寻分开的家具,祈望破镜重圆并乐此不疲。一旦成功,每个故事都够一部连续剧的一集,那份成就感是花钱买不来的。不过两依冯先生一定会说:那是要花很多钱的!

年11月份在嘉德典亚展览中现身的一对黄花梨椅,就带有这样连续剧主角的特质。尤其让人兴奋的是,另一个主角现在安安静静地呆在上海博物馆。许多如我这样喜欢家具的初学者,就是被这对椅子所吸引。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上海博物馆藏

与王世襄先生同样慧眼识珠的中贸圣佳,第一时间注意到典亚展览上的这对椅子,是上博椅子唯一流落在外的亲兄弟,迅速征集作为秋拍《斫木》专场的压轴。

作为“柔婉”一品的代表作,王世襄先生对该椅的描述已无需赘复。其造型之美,凡去过上博瞻仰过的同好,感同身受亦不必多言。

若只是看书,可能很难体会该椅是如何的柔婉。谭向东老师在多年前的一次文博考察活动中,有幸上手触摸,并做了测绘。才发觉该椅腿足上截直径仅仅2.5厘米,而扶手则更为纤细。这在资料库里余件(对)四出头官帽椅中,极为罕见。仅有纽约苏富比年秋拍的一对四出头,其腿足纤细程度可与之相比。

无论在数百年前那个不缺材料的年代,还是当今多数唯材质论的商品社会,如此大胆修削腿足直径,最大限度地减重,一定会被认为是偷工减料的奸商。

这种很难体会的奢侈,超越了当年普遍存在的用材尺度。我始终认为,他们是为那些唯美主义者专门定制的作品。而这些迄今屹立不倒的椅子,无疑用事实证明:有了合理的结构、科学而精严的榫卯,如此纤细的用料,同样可以传续几百年的艺术文明!

这都不重要,如何证明这两对椅子出自同一堂,才是关键。尽管不同的命运和不同的环境,造成两对椅子的皮壳有所不同,但除了相同的造型纹饰之外,相同的尺寸和用料,才能证明他们具有同样的基因密码。

首先看尺寸。王世襄先生的书,以及上博出版的书里,该椅的尺寸标注统一为座面宽58.5厘米,深47厘米,高.5厘米。这与实际测量尺寸基本一致,与中贸圣佳的拍品也极为接近。我们不妨更深入一步,从一些具体局部尺寸来对比研判。

通高上博官帽椅搭脑中贸圣佳拍卖官帽椅搭脑靠背上截座宽座高

对比图片分别显示坐高、搭脑宽度、座面进深、搭脑出头高度、椅背板宽度等局部尺寸,两者相差无几。

其次看用料。四只椅子背板两两一组,对比一下材料的纹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珍赏》中,由于排版印刷的缘故,该椅的照片反转了。

两组背板的纹理廻转走势,及瘤疤结点的位置,均显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由此基本可以断定这四张椅子的背板,取自同一块木料。有经验的行家,甚至能分辨出每块木板的生长位置。

香港研木得益黑国强先生说:“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要找木纹对得上的材料修配,成功率几乎为零。”像背板这样显著位置的大片纹路,想要找一样的纹路,更是不可能。仿制者,恐怕更下不了这样的深功夫。

双螭纹开光的浮雕上,不仅纹理结点趋同,工手也是一样的纯熟。仔细观察,依然看得出多一刀或少一刀的细微差别,恐怕是工匠的随心随性吧。

同为一堂京作的四出头,中贸圣佳的这对在约上世纪70年代末,流失海外,80年代从海外回流至香港,经过重新穿藤编屉,抛光上蜡,修整如新。如今回到北京寻亲,却不知他的兄弟当年一直留在北京,后被王先生珍藏,却辗转去了上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