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一把小小的木勺,舀起一勺清汤或米饭,一股夹杂着杏子味的饭香钻进鼻孔,迅速沁入心脾,不由得让人食欲大增。这就是柯坪县纯手工制作杏木勺的魅力所在。
这种用杏木做成的小木勺,不仅是柯坪人祖祖辈辈传承至今的餐具,还是柯坪独具特色的精美手工艺品,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月27日,掌握这门技艺的买买提·卡德尔告诉我们,他计划今年开办工厂,解决当地一部分青年的就业问题,帮助大家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尽己所能地将这门手工技艺传承下去。
1、杏木勺的历史
当天,初春的阳光温暖舒适,在柯坪县盖孜力克镇库木鲁克村,村民买买提·卡德尔正和儿子艾尼瓦尔·买买提忙着制作杏木勺。
“小心点,掏挖的时候要用巧劲,千万不能用蛮力……”买买提·卡德尔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叮嘱儿子用心做杏木勺。
看见我们走进院子,买买提·卡德尔放下手里的工具,拍了拍身上的碎木屑,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他的身上有一股杏木的香味,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熟透的杏子。
“这些杏木勺都是我和儿子做的,趁现在地里的活还没开始忙,抓紧时间多做一些。”买买提·卡德尔指着旁边做好的杏木勺说,“这个很好卖,大家都喜欢用,去一趟巴扎就能全部卖完。”
买买提·卡德尔告诉我们,他做杏木勺的技术是跟着爸爸学的,他的爸爸则是从村里的一位老人那里学到的手艺。“那位老人没有儿子,就把这个手艺传给我爸爸了。”买买提·卡德尔说,据村里的老人讲,从汉朝开始,当地的经济收入主要以林果业、畜牧业为主,林果业以杏为主,所以家家户户做家具都是用杏木,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关于柯坪县种杏树的历史,据县志记载,是从汉唐时期开始的。那么用杏木做生活用具应该也是从那个时期传下来的,做杏木勺无疑也是从那时传承下来的,以前我也听爷爷说过。”随行的柯坪县文化馆工作人员艾买提江·卡热说。
2、传统的制作工艺
买买提·卡德尔介绍,杏木勺手工制作的过程并不复杂,使用的工具主要有锯子、斧子、砍砍子(小锄头)、阿塔勒嘎(弯曲的小锄头)、卡西卡特(雕刻小木勺内侧的器具)。手工制作杏木勺要有耐心,还要心细,切忌心浮气躁。
买买提·卡德尔拿着一把初具雏形的杏木勺说:“制作杏木勺首先要准备木料,把杏木锯成15至20厘米长的节,再把锯成节的杏木用斧子劈成约7厘米宽的节;接下来把备好的方形杏木用砍砍子上下左右砍平后,在右上方留出3至5厘米,横着砍去2.5至3.5厘米,左面也要如上所述砍一遍,形成一个长方形,再把头部砍成圆形,形成木勺的雏形;然后是雕挖木勺头部阶段,用阿塔勒嘎雕挖木勺雏形的头部,雕平木勺头部使之成形;最后是打磨阶段,用卡西卡特把已经成形的木勺的头和把打磨平整光滑。”
“我们制作的杏木勺一般长15至20厘米,其顶端呈直径为4至5厘米的圆形(勺头),底部为10至12厘米的长条形(勺把),顶端(勺头)和底部(勺把)衔接处呈对称凹(凸)状,呈现出我们柯坪杏木勺精致、小巧、实用的自然形态。”买买提·卡德尔兴致勃勃地说。
“买买提·卡德尔制作的杏木勺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保留了柯坪的地方特色,还与新疆其他地方生产的木勺有明显的区别。它由天然杏木制成,制作过程不添加任何物理和化学成分,属纯天然材料的手工制品。我们不但用杏木勺吃饭,还可以用杏木勺与其他民族乐器一起弹奏。”艾买提江·卡热感触地说,这一把把小小的杏木勺,不仅是饭桌上一个普通的餐具,还代表了一种餐饮文化的延续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3、传承产生的效应
年,新疆电视台记者采访买买提·卡德尔后,通过网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