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料用一半废一半应县木塔一层初成来

白癜风哪些药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42832.html
00:13

本报记者周丰/文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我们回不到古代,但是可以用有温度的产品来传承古代艺术。”

从10月21日开始,小时新闻联手文创机构“晚峰书屋”,在杭州临平文创园内耗时4个月,按照1:20营造世界第一高的木塔——应县木塔。(回顾可点击:致敬·传承

应县木塔营造记,一个文创匠人的执著)现在木塔第一层的斗栱搭建已经接近尾声,而第一层模型搭建完成则还要一个月的时间。

“亲子去哪儿”社群

记录木塔营造的点滴

位于临平的工厂里,机器一直隆隆地响个不停。营造木塔所有的榫卯和零件,都是一边搭建一边现场制作。目前,第一层正在紧锣密鼓地搭建中。

从开工到现在,两个多礼拜过去了,应县木塔营造的点滴,都一一记录在小时新闻App“亲子去哪儿”社群。11月2日,刘文辉上传了营建的航拍视频,还写下了一段随想:

“我们努力为木塔的一点一滴,每一天,每一分钟,每一个夜晚,甚至做梦我们都在想着木塔,这是一种情节,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节,这种经历也许一生只会有一次,那就足够了。”

昨天,现场的摄影师又上传了一批新的照片和视频,目前木塔第一层24根木柱的斗栱正在陆续安装。别小看这些柱子,在现实中,应县木塔的每一根柱子平均负重可达吨,经历过40余次地震、余次炮轰以及数不清的电闪雷击。

榫卯贴合误差小于0.1毫米

再过一月第一层可建完

“晚峰书屋”的厂长张海东也是山西人,年跟随刘文辉来到杭州之前,他也是一名木匠。在记者手上“不听话”的榫卯零件,在张厂长的手上,却能通过机巧的拼接,成了一款款不同式样的榫卯构建。

年过50的李建文师傅是个有30年经验的老木匠,年他也从山西跟着刘文辉来到了杭州。这次营造,他负责木塔的尺寸测量记录,根据有限的书籍资料为其他木匠师傅提供等比例结构数据资料,可以说是整个营造团队的“计算器”。

而韩建兵师傅则是去年刚加入晚峰的,是工厂公认手艺最好的师傅之一。这次应县木塔的所有零部件,都是他每天花费十个小时精加工出来,他是这次木塔营造的“操盘手”。

“第一次听刘总聊起做榫卯玩具的想法,当时我就觉得这会是很有前景的事业,毕竟很少有人尝试把榫卯做成积木推向市场。”不过理想美好,现实很骨感。和刘文辉来到杭州后那段艰辛岁月,张海东连说“不敢回想”。“为了保证木料质量,工厂里的木料,颜色、是否有虫蛀洞、材质的软硬,都有严格规定,生产的所有零部件材料中,几乎都是‘用一半废一半’”。

为了保证斗栱每一块零部件严丝合缝的同时拥有较好的拼搭体验,每一块成品的搭建贴合程度误差都在0.1毫米以内。如今,厂里已有30余位“山西木匠”参与“晚峰书屋”斗栱玩具的零部件制造。

张海东告诉记者,现在木塔的第一层斗栱层搭建已经接近尾声,再有两三天就能完工。根据照片,记者看到在每一个转角木柱上都安放有一座米字型斗栱,这些结构需要有六十余个零部件来完成。

刘文辉

“这层斗栱要撑起第一层副阶的屋檐,到底需要多少零件来完成搭建,我们还在统计中。目前已经用了多个零件了。”刘文辉预计,应县木塔模型第一层搭建完毕还需要一个月时间。

上“亲子去哪儿”社群

与山西守艺人们互动

应县木塔,是辽清宁二年()道宗皇帝在地处雁北高原的应州建造的九层木塔。该木塔全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据景区官方指示牌,当时的匠人们修建应县木塔,采用了“明五暗四”共九层的双层套筒式结构,即将单层殿堂式建筑一层一层叠垒起来,就像搭积木一样。全塔没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和斗栱榫卯咬合垒叠而成。

“晚峰书屋”这场有情怀的“造塔”全过程,预计耗时4个月,全程可以说是整整一“学期”的中国古建筑及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我们将全程在“亲子去哪儿”社群呈现,同时,也在社群发起#看应县木塔向晚峰提问#等互动话题,邀请对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木构建筑感兴趣的专业人士、爱好者、亲子家庭……向刘文辉等一干“守艺人”们提问,感受中国传统营造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李建文(左)在和刘文辉讨论

李建文(右)和刘文辉

刘文辉

木塔图纸

您可以这样参与:

打开小时新闻客户端,选择首页“社区”版块,点击右下角“发帖”;

点击右上角“点击切换发布群组”,选择“亲子去哪儿”;

标题行输入#看应县木塔向晚峰提问#话题及提问的相关主题;

内容行填写好具体问题,点击“提交”。

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亲子家庭把“亲子去哪儿”社区当做日常交流的平台。发帖多的读者,有去“晚峰”的工厂现场观摩应县木塔搭建,并体验拼装传统榫卯积木的机会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