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辉煌的五千年华夏文明不仅孕育了近千年的战争,封建王朝的潮起潮落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史书典籍和风俗习惯,许多习惯一直被保存到了今天,并且一直被严格实行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在殡葬方面。
古人对于死亡是十分看重的,对于已故之人身后之事的安排方面也非常缜密和讲究。比如通过火盆烧纸的方式向故人实施祭祀,一般都是一些纸人等物品。
但这些纸人在售卖以前,都是禁止被画上眼睛的,因为纸扎的眼睛,被古人看作是阴阳之间的通路。
除了祭祀用品,“棺材”作为遗体的存放容器在古代要求同样严格,根据生前身份的不同,亡故之后的棺材,也会择定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颜色和下葬方法。
而古代棺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里面下葬何人,棺材都是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这是为什么呢?
古代丧葬与棺材文化
我们所见到的木质有顶盖的所谓“棺材”,都是这个概念广义化之后的产品,此前这个词语的指代性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古代把这个东西称作“棺椁”。
所谓棺,通“关”,就是指将尸体用某种东西掩盖起来,椁所指的就是套在棺材外面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所以棺材在古代就是掩盖尸体的物品,并且在最早的时候并不是木质的,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有限,一些人家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铸造木质棺材,都会采用树枝等简易材料做底,布料等其他材料盖在身上。
只有当时的一些大户人家在埋葬家族中有名望或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时才会为其置办棺材,因为棺材有“官财”的谐音,这是古代人竭尽力量所追求的最高成就,所以用顶级木料制成棺材。
一是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二是表示对后代子孙最好的祝愿。
棺材的材质也并不是唯一的,具体的要求取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最早使用的树枝、布匹等简易的棺材制造被称为树枝棺,因为制造简易,所以不具备下葬的条件,而是选择将它放置野外,这样尸体就更加遭受外力的破坏。
很快这种埋葬方式就被舍弃,到了夏商时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棺材,被称之为“堲周”。它的意思就是用泥土经过长时间烧制之后让其硬化,并将这些硬土块摆放在逝者周围,完成堡垒一般的搭建之后便是棺材,这是最早的土葬型棺材。
虽然这种土葬模式是伴随遗体直接下葬,但是这种棺材相比于之前已经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到了奴隶制社会时期,一种更加轻便,保护作用更加优越的棺材开始出现,那便是木棺了,这种材质作为寿材无疑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就这样,木质棺材一直被沿用,开始出现诸多的禁忌和讲究,比如棺材在下葬之前,是不能完全合实的,这就是所谓的“棺材缝”,另外,在造型方面,一般都是一头高一头低。
通过对古墓中的棺椁考察我们会发现,用于垫棺材底的支点高低和固定棺椁的模具大小都不相同,这就说明棺材的四个角是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的。古人最讲究对称美,那为什么在死亡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会忽略这一点呢?
原因所在
第一个原因,就是四四方方的棺材有不好的寓意与表现,刚才提到过,古代棺材有着“官财”的美好寓意,如果四边高低大小完全一致,那么就变成了四方之中关一人,成为了一个“囚”字,这个字代指代触犯法律的罪犯。
这不仅代表着名誉的损坏,对于古人来说,寓意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已故之人来说,四四方方的框代表死后的个人的限制。
在古人的认识之中,已故之人是有灵魂存在的,而只有灵魂超脱躯壳,才能够修成正果,此后便可以与神灵发生沟通,保佑子孙的千秋万世。
一旦此人的遗体被限制,那么灵魂也会同样感到不安,这不仅不利于死者,对后代来说也是一种不好的预兆,所以棺材应当作为四方不平的结构,来避免这些忌讳。
第二个原因就是屋子结构的说法,古人云“人居阳宅,鬼居阴宅”,人死之后称之为鬼,自然也需要居住的地方,而死后肉身的居住场所,就是在棺材之中,既然是居住的场所,在设计上自然是有一定的讲究。
棺材对于死人来说,就像是活人的房屋,要追求其持久性和耐用性从古代房屋的建筑来看,屋顶一般都会采用倾斜式的建筑模式来避免雨天所带来的积水,而棺材的顶盖之所以呈现出这个模样,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相比于地上房屋的降水,棺材往往更容易受到影响,因为它们常年深埋于地下,潮湿的环境是在所难免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往往会在上方凝结成小水珠,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积水,这就容易造成对木质棺椁的腐蚀,这对死者是大不敬。
所以人们不但会将棺椁修成斜角状,甚至还会定时起棺迁葬,观察里面的具体情况。
最后一点原因就是特殊含义,在古代,不同的棺材结构有不同的称呼语和含义,用于覆盖整个棺材的上层称为盖,与之对应的正下方称之为底,位于两侧的长板子称之为墙,两端的小木板称之为回,所谓回,其实就是轮回的意思。
棺木的不平之处,正好体现在两个“回”木板上,这种斜向的轮回也被看作是阴间与阳间的最后一丝瓜葛,也就是阳间活人对已故之人的最后一丝怀念。
此外,这两块木板的下方一般都会采用上粗下细的支撑木,一是体现念念不舍之情,二是对故人思念的逐渐斩断。
总体来看,一个小小的棺材背后所蕴含的道理也是非常深刻的,任何一个结构都是古人信念的寄托。再者,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不仅体现在棺材的制造方面,其余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