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不用刻意去记,哪怕过去挺长时间,也依然清晰在目。三年前,段哥轻描淡写的给我打电话说,兄弟有没有空,我这有两个树墩子你拉回去玩。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我的反应是担心,只不过担心的是皮卡车一下子拉不了两个树墩。于是乎我决定先去踩点看看。历史证明了当时的这个决定多么明智,到了现场,看到了那两个树墩。今天先写其中一个的故事。
先来一张独照。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自卑。在下不才,愿一试身手。
后来有朋友发给我一张照片,可以进一步证明人类在这个树墩面前的纤瘦。
果然是人狠话不多,社会我段哥。这个树墩可有的玩了。先弄回去再说。皮卡是不行了,找了一个5米的货车,却也只能一次拉一个树墩。先搞这个大的。
叉车司机第一次开来一个起重三吨的,结果叉不起来。无奈回去换了个5吨的,方把它请上车。
一路提心吊胆的,生怕它发生侧歪,重力、引力、离心力、惯性的加在一起那还了得?好在一路平安,安全顺利抵达。
当时就把它放在车位上,恰好占满。
后来调整了一下尺寸,换了个角度,当做一面小墙用来圈院子。因为体积巨大,引来邻居们纷纷好奇,最出彩的评价是:它是一个明朝的树墩。
基本没有它的专门照,只能从一些背景中看到它的影子。
这应该是它最利索的时候
这么一放就是三年。期间被当做一个杂乱收集台,一直到今年清明节,小叶子说在上面玩不得劲,能不能弄平整些。于是,就开始改造。
首先说一下改造的原料。恰逢去年小区样板间拆除,院子里有一块区域铺装了木地板。于是我就撸起袖子和挖掘机抢时间了,必须在它拆过来前把木板都搬出来。
搬到安全区域,我开始权衡刚才搬运得过程中反复思考的两套数学题。毕竟不会算数的木工不是好厨师。第一套题是一次搬80斤木头走80米,搬了30次,消耗多少热量。这题有点消耗我的士气;第二套题,这种户外地板是重竹材质,单价元/平方,按照每块地板平均长度1.4米,宽度0.13米,算下来一块地板就是72.8元。这套题让我士气大涨。那简直就是满地的钱啊。最后雇了个小叉车,一次拉回家。倒是有免费运输车,物业这次做的比较给力,但是实在没有力气卸货了。
这里写个插曲,期间用这些板子搭了一个草莓架,去年种的草莓硕果累累,但是因为贴地种植,一场雨下来,草莓个个被泥点子弄得面目全非。今年宁可不吃果子,也得让它看上去干干净净。
动机和材料都齐全了,然后就是设计和施工了。对于我来说,就是同步开始了。好处是可以随时改设计,缺点就是预算和工期不可确定。
首先开始铺地面,唱戏还是跳舞,都得先把台子搭起来。
到这一步是一己之力完成的。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给配个帮手。就在此时,綦哥出现了。綦哥何许人?简单介绍后一下,打网球认识的球友,理工科博士,文艺范青年,咖啡做的一流,有幸去一口气喝掉4杯现磨现拉花。详细介绍就不说了,也不是相亲类节目。重点说说綦哥非常有兴趣来跟班学习。于是周末两天,我俩一鼓作气,完成了这个项目。綦哥的话说,这算是fence和deck的结合。
先做了西侧的围墙。再拍一张大木墩的最后的样子,毕竟它马上就要进入暗无天日的蛰伏期了。
这个没什么技术含量,拼积木一样的堆砌。基本也不用切割木料,都是标准尺寸。接下来的围栏和座椅,就需要下料和拼装,需要点设计和计算了。
做了一个L型座椅,既可以当做围挡提高平台的安全性,同时闺女们可以在上面休息玩耍,乘凉吃西瓜。
最后总结一下,这个活是随机决定的。事先并没有确定的想法。但是自始至终有一个想法是确定的,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它合适的位置,设计师也好施工方也好,都是找到这个合适的位置。这个明朝的树墩,占据了一个车位的位置,使得原本不大的院子更显局促。这些木地板本来已经沦为建筑垃圾要被清运了,却可以在这里发挥它的作用。两者凑坐在一起,树墩提高了地板的高度,在空间上增加了院子的错层感;地板规矩了数吨的不平整,在平面上延展了院子的使用性。因此说,物有所用,废必尽用是这个活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再过几年,龙沙宝石和自由精神沿着花架东西汇合,坐在长椅上拍照会是个不错的景点。
再次感谢綦哥的帮助!附綦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