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iddot18国际古迹遗址日

大家好呀!

很高兴以这样的方式与大家初次见面!

我是你们的嘒!

为什么会突然有一个特别篇?

我才不会告诉你们因为这篇是我那四个妈的文化遗产课作业

4月18日是每年的国际古迹遗址日

每年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选出当年的主题

年的主题是

“遗产与气候”

(HeritageClimate)

这一期,嘒就借着今年的国际古迹遗址日

跟大家一起去看看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遗产与气候”吧!

说起武当山

喜欢武侠的朋友一定都不会陌生

比如武当派啊……

(图源《一梦江湖》手游)

太极拳啊……

(图源《一人之下》第三季)

不要夹带私货啊喂!

咳咳咳,回归正题。

与环境的巧妙融合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以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群山之中,始建于唐朝,兴盛于宋元。

武当山古建筑在设计上充分利用了地形特点

宫观都建筑在峰、峦、坡、岩、涧之间

整个建筑群体疏密相宜

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

设计上力求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图源网络,侵删)

为解决建筑与环境的和谐,“钦差提调”阴阳典术王敏、阴阳师陈羽鹏带着弟子们跑遍大山的每个角落,寻龙查砂点穴,利用风水术独特的曲线完美效应,不仅解决了武当山古建筑群有关节奏、韵律、整体统一的美学问题,而且调动人的审美情绪朝着文化定势去发展。

山水川谷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宫观庙祠适形而止,不仅具有良好的尺度感和娴熟的空间技巧,而且具有一种神奇宁静的美:

神仙世界“虽为人造,宛若天成”。

(图源网络,侵删)

明成祖(朱棣)因政治需要大兴武当

我们现在看到的武当山古建筑群大体上

是明代建筑格局的保留

武当山作为中国唯一一座由帝王统一规划、修建管理的名山宗教场所,在整个建筑园林的布局上,体现了皇家和宗教的双重特点

而武当山金顶上的

重檐庑殿顶金殿

便是武当山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巅峰的标志

(图源网络,侵删)

这种四面坡的双层顶,就叫重檐庑殿顶,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最高规格哦

北京故宫太和殿就是这种形制的

“雷火炼殿”便是武当山

自然环境与人类建筑共同造就的奇景

“武当山重峦叠嶂,气候多变,云层常带大量电荷,金殿则是一个庞大的金属导体,当带电的积雨云移来时,云层与金殿顶部产生巨大电势差,使空气电离,产生电弧——也就是闪电”

不过现在再去武当山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奇景了哦——现在给金顶装上了避雷针

气候原因造成的困难

自然气候与建筑规划设计以及背后的宗教文化

共同构筑了武当山的独特的文化遗产

但同样因为气候的原因

给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保护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对于长时间暴露在日照之下、经历风吹雨淋的古建筑来说

气候是影响其遗存状况的重要因素

并且关系到古建筑后续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与进行

武当山地处湖北省,气候较为温和,但是受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多,加之地处山区,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存在垂直气候差异,也会受到局地小气候的影响,总体来说降水较多,气候较为潮湿。

而武当山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因此极易受潮,木料含水率上升,经过热胀冷缩后会导致木质结构开裂:

“檐柱面向阳处由于阳光直射,形成材料温变急骤突变致开裂情况严重。背阳处时常阴暗潮湿,因此遍布虫孔”

潮湿的环境也会生长青苔地衣等苔藓类植物,招致虫蛀,破坏建筑本来的面貌和原有的架构,导致结构不稳,发生建筑坍塌等损坏;

地面长时间的潮湿聚水会腐蚀木料,动摇建筑地基,有可能导致建筑滑移;

受潮虫蛀等也会破坏建筑内部的壁画、匾额等,导致颜料色彩剥落,出现严重裂损,破坏文物本来的面貌。

要守护好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就需要做好武当山建筑群的防水治水措施

有效引流积水

定时检查、维护、修复

建筑与气候共同构筑了武当山的文化与奇景

气候同样也对武当山古建筑群

的保护形成了挑战

气候与遗产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气候丰富了文化遗产本身的内容,同时气候也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困扰——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我们既不能一味排除气候对文化遗产的影响,那样会有无数的奇景从人间消逝;也不能对气候的影响放任不管,那是对珍贵遗产的破坏。

气候与遗产传承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就是我们需要探索的方向吧

本次的特别篇就到这里了

咱们下次再见~

喜欢的亲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