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
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1.2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
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1.4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1.5建设工程监理规程GBJ01-41-
2、监理工作程序
3、质量标准
3.1水性涂料
3.1.1基层尽可能做到干燥,含水率要求在10%以下,新抹砂浆常温7d以上,现浇砼常温28d以上。
3.1.2基层酸碱度PH值就应小于9;
3.1.3基层腻子应平整、光滑、坚实、牢固、无粉化、起皮和裂缝,内墙腻子的粘结强度不得小于0.3Mpa;
3.1.4原涂料的涂饰质量和检验方法
3.1.5
3.1.6复层涂料的涂饰质量和检验方法
3.1.7涂层与其他装修材料和设备衔接处应吻合,界面应清晰;
3.2溶剂型涂料
3.2.1质量标准
(1)砼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2%,木材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
(2)基层酸碱度PH值应小于9。
(3)基层腻子应平整、坚实、牢固、无粉化,起皮和裂纹,内墙腻子强度不得小于0.3MPa。
(4)色漆的涂饰质量和检验方法
注:无光色漆不检查光泽。
(5)清漆的涂饰质量和检验方法
(6)涂层与其他装修材料和设备衔接处应吻合,界面应清晰;
4、监理控制点
4.1工程质量事前控制
4.1.1审查专业施工方案,专业施工交底记录,对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修改,并完善正确。
4.1.2施工所用材料的控制
(1)审查专业施工方案,检查专业施工记录,对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修改,并完善正确;
(2)施工所用材料的控制
1)当使用新的涂料材料时,除要核查签订证明确认文件时,还应事先做过试验,经总监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可用于施工;
2)检查涂饰工程所用涂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检验记录,以确定涂料的品种、型号和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注意与基层表面的配套
金属表面应选用防锈性能较好的底层涂料,以增强防锈涂料的附着力和防锈能力,木料表层,一般先用青油或油性消化涂打质,为了提高涂层的光泽,可采用木料封闭打底,以防面层漆被吸收,影响光泽;
4)注意各漆层间的配套
为了加强各漆层间的结合力,避免产生面漆底漆的渗色现象,底层涂料、刮腻子、封团底面涂料,面层漆料均应配套,并应通过试验(样板)以检查各漆层之间的结合力是否良好而稳定,并不咬底达到预期效果后方可使用,一般以同类型成份的涂料配套使用比较可靠;
5)检查样板间,确定涂饰工程的颜色、图案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督促施工单位争取每种颜色的涂料一次订够,万一需补充时应与一致;
(7)检查涂料贮存环境,夏季应避免露天直晒,冬季应避免低温储存;
4.1.3基层处理质量的控制
(1)围墙面在涂饰涂料前应清扫疏松的旧装修层并涂刷界面剂;
(2)对泛碱、泛盐的基层先用3%的苯酸溶液清洗,然后用清水冲刷或在垫层上粉刷抗碱封闭漆;
(3)对基层表面存在的缺陷,按合理工序进行处理,做到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颜色协调一致。太过光滑的表面进行适度煺化处理,以增加粘结性;
(4)外墙厨房卫生间盐质必须使用耐水腻子;
(5)基层表面安装所用木螺丝,必须进行防锈处理;
4.2工程质量过程控制(事中控制)
4.2.1施工中对工程进行定期不定期巡检,发现不符合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的马上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4.2.2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检验签认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工程中所使用腻子应坚实牢固,不得粉化,起皮和裂纹,腻子干燥后应打磨光滑,并清理干净;
4.2.3施工所用机具、工具必须事先洗净,不得将灰尘、油垢等杂质带入涂料中,施工完毕或间断时,机具用具应及时洗净,以便后用;
4.2.4双组份或双组份在施涂前,在按产品说明上规定的混合比,根据使用情况分批混合,并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4.2.5所有涂料在涂漆前或施涂中应充分搅拌;
4.2.6涂料的底式稠度须加以控制,在根据不同的材料性质和环境而定,不可过稀、过稠,使其在施涂过程中不改透底,不流坠,不易刷改。使用过程中应不断搅拌;
4.2.7任何涂料在施工过程中都不能随意稀释,也不应在夜间灯光下施工;
4.2.8在喷、刷涂料前,一般要先喷、刷一道与涂料付相适应的冲稀了的乳液,该乳液渗透能力强可使基层坚实、干净并节约材料;
4.2.9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后一遍涂料应在前一遍涂料干燥后进行,施涂水性涂料时,后一遍涂料必须在前一遍涂料表干后进行,每一遍涂料均应施涂均匀,各层必须结合牢固;
4.2.10涂刷时,其涂刷和涂程长短应均匀一致,接搓最好在线、转角、下水管道等天然界线处,一般不少于两涂刷层次,时间不少于2-4小时;
4.2.11喷涂料时涂料稠度必须适中,空气压力在0.4-0.8之间选择,喷嘴距一般为50cm,喷嘴应垂直于墙面平行移动连续作业,内喷涂时,应先喷顶后喷墙,两遍成活,外墙一般两遍;
4.2.12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水份从凉层的背面透过来,如遇如墙、卫生间、洗盆等应在屋内墙根处作防水封闭层,否则外墙卫区的涂层起粉,发花鼓泡,影响装饰效果;
4.2.13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涂料污染门窗等不需涂装的部位,万一污染了应在涂料未干时揩净;
4.2.14涂料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气候条件的变化
(1)风的影响:风力四级以上(风速超过5m/s时)不可施工,特别是面层涂料施工,强风易降低凉膜强度,面层涂料颜色光泽不均匀;
(2)雨(雾)的影响:在涂料前24天,后12天内不应受雨淋,有雾时不应施工;
(3)温度的影响:施工气温最低不得低于涂料的最低成膜温度(一般5℃以上)但又不得太高,正常温度最好为20℃左右,相对湿度不宜大于60%,否则易使涂料出现皱纹、流坠、花色,且影响涂膜粘着力和牢固度。
4.2.15夏季室内施涂涂料时应在驱蚊、蝇后钉砂窗,防止小虫等上墙影响墙面质量,且室内通风;
4.2.16冬季室内施涂涂料时应在采暖条件下进行,室温应保持均衡,不得突然变化;
4.3工程质量事后控制
4.3.1施工单位加强成品保护;
4.3.2涂料涂饰工程应达到涂饰均匀,粘结牢固,不漏涂、透度、起皮、掉粉、不宜裂、色泽均匀的要求;
4.3.3各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应达到验收规范要求,施工合同要求对有缺陷的地方应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重新进行验收;
措施:
(1)选择质量好的涂料,并且不得任意加入稀释剂;
(2)基层表面应批腻子,唐平唐光滑;
(3)必须在前遍涂膜干透后再涂饰下遍;
(4)选择良好的施工环境,潮湿及烟雾大的情况下不宜施工,相对湿度宜在60-70%左右;
5、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5.1漆膜流坠
原因:
(1)涂刷式喷刷大厚,漆膜过重下坠;
(2)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漆膜干燥;
(3)基层表面不平,漆膜厚薄不均匀,干燥速度不同,漆膜过厚的部位容易流坠;
(4)基层表面有油、水等污物,影响粘度造成漆膜下重;
措施:
(1)基层处理光滑,清除表层油、水等污物;
(2)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涂料的标准要求;
(3)严格按照工艺程序进行施工,使漆膜形成均匀,厚薄一致;
5.2漆膜表面粗糙
原因:
(1)物体表层未清理干净,有砂粉等杂物,涂刷时混入漆膜内;
(2)使用的盛具不洁净,有残留杂物浸入涂膜中;
(3)施工环境清理及防护不够,涂刷中有灰尘、风砂等杂物粘到刷子上落在漆膜上;
措施:
(1)物体表面清理干净保持其平整、光洁、干燥;
(2)合理安排各种工种顺序,保证漆膜的施工环境无杂物、无尘土;
(3)不准重复使用盛过不同型号,不同性能漆料的器具,需要时应将残留物清除干净再用;
5.3漆料表面起皱
原因:
(1)漆膜过厚不均匀;
(2)在高温或烈日曝晒下施工;
措施:
(1)涂刷均匀厚薄一致;
(2)避免在高温或烈日下施工;
5.4涂膜干后无光泽,不光亮
原因:
(1)涂料质量不好或加入的稀释剂太多,稠度大,使漆膜的光泽不持久;
(2)涂刷时间掌握不好,使底膜失去光泽;
(3)物体表面不平整粗糙;
(4)施工环境不好,温度太低或受过烟薰使涂膜失去光泽;
(5)施工环境湿度过大;
措施:
(
(2)基层表层应批腻子,唐平光泽;
(3)必须在前遍漆膜干透后涂饰下遍;
(4)选择良好的施工环境,潮湿及烟雾大的情况下不宜施工,相对温度宜在60-70%左右;
5.5漆层颜色不均匀
原因:
(1)混凝土或砂浆基层养护的时间短,强度差,太潮湿;
(2)基层表面光滑度不一致,吸附力不同;
(3)基层施工接搓留的位置不统一,有明显接搓,表面颜色深浅不一致;
(4)使用的不是同一批涂料,颜色掺入量有差异;
(5)涂料没搅拌均匀或任意加水,使涂料颜色深浅不同;
措施:
(1)混凝土基层及养护时间在28天以上,砂浆宜在7天以上,砂浆补洞宜在3天以上,含水率控制在10%以内;
(2)混凝土或砂浆的基层施工缝应留在阴阳角处或分包缝处;
(3)基层施工应平整,抹纹应通顺一致,漆刷前将表面油污等清理干净;
(4)每批涂料的颜色料和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必须一致;
(5)使用涂料时必须随时搅拌均匀,不得任意加水;
5.6漆料表面起粉
原因:
(1)基层养护时间短,含水率高;
(2)涂料本身耐水性不合格;
(3)涂料使用时未搅拌均匀或加水稀释,稀薄处易起粉;
(4)施工环境温度低于漆料最低要求的成膜温度;
措施:
(1)基层养护时间符合要求,表面须干燥,干净;
(2)按涂料出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不得随意加水,使用时应注意搅拌均匀,防止沉淀;
(3)选择质量好的涂料;
(4)施工温度应在10℃以上;
5.7涂料起皮,开裂
原因:
(1)混凝土或抹灰基层表面太光滑或有油污、尘土、隔离剂等清理干净;
(2)基层起砂;
(3)涂层过厚或基层潮湿;
(4)选用的基层腻子粘性小,漆膜表面粘性大,遇到潮湿后漆膜开裂,与基层脱开起皮;
措施:
(1)在涂层施工前,必须将混凝土或抹灰基层表面的油污、尘土、隔离剂等用碱溶液及清水清洗干净;
(2)基层应保持干燥,含水率小于10%且不起砂;
(3)对基层表面光滑部位用锉毛或胶粘剂进行处理;
(4)选用使用的腻子和涂料使之相匹配;
(5)涂膜层不宜太厚,涂膜应丰满以盖住基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