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木料 >> 木料资源 >> 木艺闲话京作家具

木艺闲话京作家具

中国传统家具,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风貌深受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工艺影响。就我国家具发展史来说,明清两代,可谓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同样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我国着名的家具三大流派,“苏作”、“广作”、“京作”。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说说这著名的京作家具。“京作”,诞生于清代,其首要是为满足皇室的起居生活,稍广范围可下伸至上层的王公贵族。并在发展中,着重彰显于康雍乾三朝,由内务府造办处所制作的系列御制家具。京作家具的发展,源于清朝皇室对于红木家具的巨大需求。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宫廷家具就是京作家具的前身。由于京作家具的出现比苏作和广作要晚的多,因此其家具风格在初期受到苏作和广作的影响。但后来为了彰显皇室的气派要求,京作在气势上,磅礴而庄严,不同于“苏作”的文人气质和“广作”的时尚豪放,而渐成一派。“京作”的典型特点主要为以下四方面:1、用料奢侈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清代宫廷所用木料丰富异常,如黄花梨、楠木、杉木、乌木、黄杨木等20余种,其中紫檀最为名贵,很长段时间内乃至超过黄花梨。明末清初,由于海南黄花梨产量与库存的紧张,使得战火后的宫廷及贵族生活面临“缺材”的迥状。早在明代便已进入中国的紫檀,因其木质坚实、性情稳定、光泽若绸等的特点,便很快进入统治阶层的视野。进入乾隆朝后,紫檀在清宫木作中达到了绝对至高之地位,以至呈现但凡代表性的“乾隆工”木器,皆是紫檀制作之地步。紫檀,款款大方,富丽华贵,然“紫檀鲜大料十檀有九空”,先天因素使得其在清代就已身价不菲。如同为建筑或家具珍材的楠木,依清宫档案记载,其价格却逊紫檀近二十倍。此外,清宫“京作”紫檀用具,不仅单纯凭借其主体材质的珍贵,更在其上辅以玉石、珠宝、象牙、珐琅、缂丝等亦为贵重的珍料,贵上加贵,豪奢至极,进一步拉开了与明式审美的区别。2、做工优良“京作”的形成,离不开宫廷匠人的潜心耕耘与历史沉淀。总体而言,“京作”匠人群体,主要由苏作、广作以及满族八旗匠人组成,其中“苏作”、“广作”匠人是经层层选调而进入内务府造办处的,它们是塑造“京作”的核心支撑之一。这些家具在榫卯结构上,异常地精准优良,同时又适应了北方,特别是满清皇室的具体需求。在苏作、广作原有基础上,又有着自己的特点。整体看,宫廷“京作”家具体量适中,尺寸科学,一木而成,不掺假。可谓,彼时木作家具工艺的集大成者。3、装饰繁复伴随国力昌盛,经济及手工业的发展,“京作”技艺在清中期达到了鼎盛。另随,统治阶层的好大喜功,促使了其精雕细作、装饰繁复、“求满求多求富贵”等显着风格的形成。此时,造办处的錾花作、珐琅作、镶嵌作、镀金作、漆作等分工细致的作处,悉被整合调用至围绕珍贵木材的木器制作中来。可以说,这时的家具等日常木器用具,早已不再基于最初的功能设置,更多的则是彰显皇权、表达统治者意愿的重要载体。4、中西融合“京作”家具中,因中西文化在清中期的频繁交流,涌现了大异于过往传统的西洋风格。这类家具的设计,除本国工匠外,也有着西洋工匠的参与其中。特别是,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引入,使得这种以中式造型、结构为基础,采纳西方纹饰以及技术的家具,在清代中晚期以后流行开来,成为“京作”体系中的亮点一环。直至今天,在当今古典家具市场上,京作仍然备受推崇。大气典雅的皇家气度,使家具不单单是使用品,也成为室内陈设方式的组成部分,皇宫椅、宝座等经典器型的使用,更容易烘托出室内的与众不同的大气。此外,京作家具中的经典器型,也逐步渗透到日常百姓生活中,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都是重要的日常用品。除了经典器型的传承,京作工艺至今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行业内的古典家具的制作流程,一直沿用着明清时期的工匠做法。工具虽有进步,但在业内人看来,手工制作、传统方法,才能保证家具的“原汁原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