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用材中不是树种但极具病态美的木头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经典诗句,让中国四美人之一的西施成为了西湖的代言人。西子之美素有病态妖娆之感。“西子捧心”“东施效颦”等典故,无一不说西子作为一个美的代言人,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美的感官。笔者在文章中所提到的名花倾国两相欢的杨贵妃,虽以胖为美,但却美的雍容华贵。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每个美人都在以不同的角度诠释着美的效果。

苏轼有一名言:“石有晕,木有瘿,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

中国明清家具历经几百年的传承与创新,可谓集艺术与古典美与一身,其不同的构件都有独特的魅力,而“瘿木”在家具的使用上,却凸显了一种独特的“病态美”。

《格古要论?异木论》瘿木条载:“瘿木出辽东、山西,树之瘿有桦树瘿,花细可爱,少有大者;柏树瘿,花大而粗,盖树之生瘤者也。国北有瘿子木,多是杨柳木,有纹而坚硬,好做马鞍鞒子。”

《格古要论》楠木条中讲到“圾柏楠”、“门柏楠”都是楠木瘿子,而所谓的“满面葡萄”更是用一串串葡萄来形容楠木瘿子的花纹。

瘿木,又称影木,多产于辽东、山西、四川等地,是树木长结疤的地方所出木料。结疤也多可称为“瘿结”,多生于树腰或树根处,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遭受虫蛀或外界侵蚀或自身生病所致。与珍珠的形成很是类似。其实也是树木本身通过长“瘿结”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把病患源头层层包被起来,各种纹路的错综生长,让瘿木呈现出多纹路,不规则花纹的繁复之美。以硬木类树瘤最佳,其切片之花纹美丽之至,制成文房清供,文人甚喜之。

王世襄先生《锦灰堆一》80页:瘿木不是树种名称,而是老幹盘根错节结瘤生瘿处的木材叫瘿木,北京匠师称之曰“瘿子”。他们认为任何一种树都可能有瘿子,而生处的木材总有旋转的细密花纹。曾见紫檀坐墩,其面板用的是紫檀瘿子。大树根部容易生瘿,并能开出较大板片的首推楠木。故宫藏的四具有束腰紫檀圈椅,攒靠板中间的玟就是用瘿木板片镶成的。

瘿木大材少见,仅见《博物要览》卷十载:“余昔于重庆余子安家得桌面,长一丈一尺,阔二尺七寸,厚一寸许,满面胡花,花中结小细葡萄纹及茎叶之状,名满架葡萄。”现在我们所见的传世家具中,瘿木只作镶板使用。

瘿木因其木纹纹理不似其它木料,纹路的错综复杂导致木料缺少韧性,且瘿木较其它同树种木料稀缺,故,瘿木通常被用于制作小摆件,或者剖成薄皮作为家具表面的镶嵌。一般被用作桌面心、案心、花几心、椅背心、椅面心、柜门心等。

不同树种呈不同花纹,如:

楠木瘿--木纹呈山水、人物、花木、鸟兽状。

桦木瘿--俗称桦树包,呈小而细的花纹,小巧多姿,奇丽可爱。

柏木瘿--呈粗而大的花纹。

榆木瘿--花纹又大又多。

枫木瘿--花纹盘曲,互为缠绕,奇特不凡。

黄金樟瘿--花纹多为圈状,多而饱满,其中也不乏有水波纹之类的。

花梨瘿--木纹呈山水、人物、鸟兽状。

黄花梨瘿—

紫檀瘿--

瘿木来自于自然界的优胜略汰,是一种生命坚强不屈的产物,正如历经风雨后的彩虹,用最璀璨的方式展示着一只极致之美!

瘿木器型鉴赏

袭明制器仿上博都承盘

器型介绍

都承盘,也叫文盘,35.5x35.5x15.5厘米,1:1实测精仿自上海博物馆。方形,风车式井字栏杆,下设抽屉两具。器小巧精致,自然博古,风雅之至,为文人雅士陈设小件文玩的一种案头小器。书房用具是传统文人案头的珍藏,是他们心灵思想的物化体现,表观出文人的审美情趣、学识修养和文化品位。

袭明轩馆藏明式家具的精致传承者《道德经》是以圣人恒善救人,故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