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科技,守护古老文明

元旦假期

大家都是如何度过的呢?

爱好文博的小伙伴

相信已经安排上了

这么冷的天,逛一逛博物馆、看看展览

也是不错的选择

既增长知识,又提升品位

说到博物馆

咱就不得不说到那些珍贵文物

文物可以说是“活的历史”

见证着不同时期的灿烂文明

既是历史的馈赠,也是文明的瑰宝

如何更好地保留这些文物,传承给下一代

运用现代科技,让文物“延年益寿”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

一起来看——

无首佛像终于有了头

去过龙门石窟的小伙伴

一定对千年石窟内的巨型佛像印象深刻

忍不住对古人的智慧结晶赞叹称奇

这些佛像由于年代久远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

有的佛首甚至遭遇偷盗,已然消失不见

“数字化技术可以为文物修复重建

或为鉴别来源提供更精准

更直接的参考依据”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

通过高精度3D扫描和打印

对佛首表面的肌理进行处理

根据文物本体色彩实施细致复原

一件1:1的3D打印复制的佛首

顺利安放在一尊等身立佛的残像上

无首佛像终于在科技加持下有了头

图片来源:包图网

科技让榫卯建筑得以修复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的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

始建于年,采用榫卯结构

互相咬合浑然一体

其高度相当于20层楼高

被业内称为“斗拱博物馆”

由于其结构复杂

许多研究学者对其望而却步

正由于此原因

应县木塔一直未做过大的修复

只是在其表面进行过修补处理

经年累月之下,木塔已经出现倾斜

修葺任务也迫在眉睫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

通过三维数字模型技术,建构其图像模型

并用木料做出实体模型

再经过详细比对、调整

已初步对木塔的首层楼进行了修复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数字技术遇上故宫博物院

想不想体验一把当皇帝的感觉?

去养心殿批阅奏折,顺带盖个章

是不是想想就觉得很有趣?

“数字化”的养心殿,不用亲临实地

也可以带你体验一把皇帝瘾

戴上虚拟现实VR眼镜

亲手制作一顿“御膳”

跟大臣们“谈谈人生,聊聊理想”

每位大臣至少都会说多句话

无论你说啥,都会积极地“回话”

观众可以在数字世界里

沉浸式体验皇帝的养心殿

怎么样,听到这儿

是不是心里已经“种草”?

迫不及待想体验一把“皇帝的一天”?

图片来源:Pexels

科技让艺术珍品得以保留

位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

是我国灿烂文化底蕴的一角

石窟内绝美的飞天,惊鸿一瞥似千年

目前

保存完好、存有壁画和

彩塑的洞窟个,壁画4.5万平方米

彩塑多身

由于长期自然因素及

人为因素对莫高窟的损害

莫高窟正在逐渐老去

50%以上的壁画出现褪色、起甲等现象

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其建立档案

让洞窟文物的真实样貌得以永久保留

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物遗产,此举势在必行

某云将为敦煌研究院

提供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

将传统存储模式转向云端存储模式

为文化行业的数字化保护提供新模式

点击一下吧▼

图片来源:包图网、敦煌研究院

文物是历史的脚印

是艺术集合美的延伸

保护文物即是保护历史

传承文化,护佑民族根基

让我们携起手来

为保护文化遗产

共筑精神花园!

参考资料:

《用科技更好地呵护文物》,光明网

《龙门石窟流散佛首首次实现“数字复位”》,新华社

《故宫博物院举行“发现·养心殿”数字体验展巡展启动仪式》,央广网

《数字技术将助力敦煌之美走向全球》,新华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