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雕万刻出精品“朽木”变成艺术品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文杰
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是传统雕刻工艺中的重要门类。木工和木雕,虽然一字之差,工序却截然不同。如果说木工是整齐板正的工艺,那木雕就灵活得多,雕刻工艺使得整齐划一的木板上又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木工活是木雕的一部分,木雕是在把木板制作拼接好的基础上制作的,然后还要进行镂空和雕刻,每个步骤都很讲究。
在菏泽匠工木雕文化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有几个工人正在进行雕刻打磨等工作,在另一个车间则是放满了各种木材,“师傅把图画好之后在机器上面进行雕刻,像我现在操作的就是木材的浮雕,是在木材的一个平面上进行雕刻,除了浮雕这台机器还可以进行圆雕,圆雕雕刻出来的作品比较立体,但相对耗时也比较长,一个小型的圆雕也要将近两个小时,”菏泽匠工木雕文化有限公司雕刻师张世超正在用雕刻机对木材进行浮雕技术加工,记者了解到,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
记者来到菏泽匠工木雕文化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刚走进大厅就看到一件巨大的木雕作品,极具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无论是高度还是长度都算得上绝无仅有,从整体雕刻甚至到每个人物神态和动作都栩栩如生。“这幅作品叫做是雄关漫道,是由我和李彦锋、范明胜、潘玉国、刘书友共同完成,材料以香樟木根部为主,”菏泽匠工木雕文化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明建告诉记者,同时李明建还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菏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菏泽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从一棵树木到变幻万端、繁复精美的木雕,需要经过选料、打坯、细刻、修饰等几十道工序,一块看起来不起眼的木料历时数天乃至上月的精雕细琢变得十分具有观赏性。
“这件作品叫《人生如意》,荣获过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这个木头非常好,选用的原材料是红豆杉,号称是植物界的大熊猫,树种产生于几亿年前,含氧量是比其他树种高一半,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买的是已经死去的老树,但也是需要经过林业部门审核统一。”李明建给记者介绍展厅中的展示品。
记者了解到,在木雕选料上多选用枣木、紫檀、胡桃木、红木、黄杨木、花梨木等适合雕刻结构复杂作品的木料,木材除了国内供应有的还从非洲、缅甸、东南亚等国家进口,而且需要根据木材的形状、木质纹理创作设计不同在艺术品,从而使每件木雕作品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同时,李明建深知发掘古曹州木雕艺术对本土民间文艺家的重要性,精雕细琢是建立在作者立意高雅、匠心独运的基础上的。于是,在创作中,李明建把文化载体与木雕技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作品里也充分融入了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其作品不乏体现牡丹文化、尧舜文化、水浒文化等菏泽独特的文化现象。
记者在展示大厅中看到,李明建的木雕作品中充满了文化气息,有以牡丹传说为元素的作品;有丝绸古道车马行、绵锦驼队铃声清的“一带一路”元素作品;有佛教人物甚至还有一些“红色题材”作品……。表现手法丰富且不拘一格,有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有精雕细刻、线条流畅;有简洁概括,巧用自然美。
木雕不光是技艺,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精神层面的寄托。好的木雕作品不仅是雕刻家心灵手巧的产物,而且也是装饰、美化环境、陶冶性情、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