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本老子与楚简本老子的差异是人

根治白癜风时间多久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422/5326271.html

帛书本《老子》与楚简本《老子》之间的差异其实很简单,是限于当时的社会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对内容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例一

帛书本:“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楚简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

1、帛书本少了“之”和“也”。

2、“此其”连读的音与“訾”非常相似。訾,zī,指责,责骂;例:夫名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新唐书》

3、“矣”与“已”字音相同。

帛书本的理解是:皆知善就会指责不善了。楚简本的理解是:皆知善这样其不善就会终止。两者的意思是非常接近的。

帛书本《老子·道经》第0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也恶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注:

恶,è,丑陋;例:今子美而我恶。——《韩非子·说林上》

已,yǐ,停止。

始,shǐ,谋划。此处引申为干扰。例:爰始爰谋,爰契我龟。——《诗·大雅·緜》

恃,shì,依赖,仗着。

居,jū,当,占;例:居功。

去,qù,抛弃,舍弃。

解:全天下的人都有美之为美的正确审美观,那么丑陋的东西就会终止,都有知善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不善的东西也会终止。因为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兴起而不干扰,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功成名就而不自居,正是因为他能做到从不自居所以才不被别人所抛弃。

例二

帛书本:“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楚简本:“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1、楚简本加了“孰能、将”,将“而”改为了“以”,“之”改为了“者”。

2、楚简本“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的意思是:谁能够做到在浑浊中保持安静者将慢慢清彻,谁能做到和谐安宁不妄动者将健康成长。

3、帛书本“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的意思是:其中的道理就好比是浑浊的水,沉淀下来慢慢就清了,怎么可以去搅动它呢?

4、帛书本“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是“保此道徐生者不欲盈”的句式变换。

由此可见两者的意思是一致的,差别仅仅在于对“安”字的理解不同,而对“徐生”这个词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帛书本《老子·道经》第15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啊其若冬涉水,犹啊其若畏四邻,俨啊其若客,涣啊其若凌释,敦啊其若朴,湷啊其若浊,旷啊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注:

志,zhì,文字记录;例:县志。

与,yǔ,跟随;例:善胜敌者弗与。

俨,yǎn,恭敬,庄重。

释,shì,消散,融化。原文“泽”,古同“释”。

敦,dūn,厚道。原文“沌”。

湷,hún,古通“浑”,混同,混合;例:浑融。

蔽,bì,障也。

解:古代善于为道的人虽然明白了其中的微妙,但为道的过程过于深奥不好表达。因为不好表达所以古人勉强对消除恒有欲的情形作了形容,书上是这样的说的:紧跟其后啊就像冬天踩着水过河;踌躇疑惧啊就像怕四邻;恭敬庄重啊就像招待宾客;涣散啊就像冰遇热融化;敦厚啊就像没有经过加工的木料;浑融啊就像水不清;空旷啊就像幽深的山谷。其中的道理就好比是浑浊的水,沉淀下来慢慢就清了,怎么可以去搅动它呢?善于以此道来养护自己生命的人时时做到不偏激不过度,正因为时时做到不偏激不过度所以能保持健康和长寿。

例三

帛书本“绝圣弃知”,楚简本“绝智弃辩”。

帛书本“绝仁弃义”,楚简本“绝忄+為弃虑”。

1、楚简本有“万物将自忄+為(化)”,所以不能认定“绝忄+為弃虑”中的“忄+為”就是“伪”,将“(忄+為)”理解为“化”还比较靠谱。“化”,感化,有仁的含义。“虑”,顾虑、照顾,有义的含义。

2、“圣”与“智”意思相同。“辩”,狡辩,有错误的生存观念的含义。(注:帛书本中的“知”是指错误的生存观念,不是指智慧或心机。)

帛书本与楚简本的意思是接近的:“绝智弃辩”对应“绝圣弃知”,“绝忄+為(化)弃虑”对应“绝仁弃义”。

帛书本《老子·道经》第19章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现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注:

绝,jué,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例:绝妙。

圣,shèng,聪明,才智胜人;例:是故圣愈圣,愚愈愚。——韩愈《师说》

知,zhī,知识,观念。这里指错误的生存观念。

巧,qiǎo,巧妙,精妙;例:巧者有余。——《史记·货殖列传》

绝圣、绝仁、绝巧: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的代称。绝圣从事着政治,绝仁从事着文化,绝巧从事着经济。

文,wén,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

现,xiàn,出现、显露。原文“见”。

绝,jué,停止。

学,xué,模仿,仿效;例: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

解: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如果不执持和传播错误的生存观念,那么对基层的平民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如果不讲狭隘的宗亲义气,那么基层的平民自然会回到仁慈孝顺;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如果不占有难得之货,那么基层的平民就不会因为迫于生存而去偷盗。这三句话我觉得还没有说透,所以作出进一步的说明让它的意思更明确:只要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做到知荣守辱、处下不争,保持恒无欲不占有难得之货,再加上不执持和传播错误的生存观念,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无忧无虑了。

例四

帛书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啊寥啊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楚简本:“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帛书本是“有物混成”,楚简本是“有状混成”。道是不分阴阳的虚无混成,楚简本用“状”来描述它不是也非常贴切吗?

帛书本《老子·道经》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啊寥啊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

萧,xiāo,荒凉。

寥,liáo,静寂。

字,zì,取名,取表字;例: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

逝,shì,往,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

法,守法,引申为遵循。

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啊寥啊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号,给它取的字还是道,又根据它的运动特点勉强取的名叫大。大就是一个曾经的平衡和谐的状态,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偏离这个状态越来越远,最后又返回到了这个平衡和谐的状态中。道为大、天为大、地为大、王为大,国中有四大而王也是其中之一。人在地上人法地,地在天中地法天,天由道生天法道,道性自然道法自然。

楚简本与帛书本都是没有经过存心修改的原本,它们之间的差异只是由于理解的不同造成的。上面举的只是四个例子,其它差异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之。

曰静,姓丘,名平,江西铜鼓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