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一座神秘保国寺,寺内有三个谜团

我国有着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祖先不仅给我们传承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建筑遗产。在浙江境内,有一座著名的保国寺,该寺的遐迩闻名并不是因为其悠远的禅宗意义,而是因为其精湛绝伦的建筑艺术,甚至在寺庙之内,还有三个“难解”的谜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浙江省宁波市洪塘北面灵山附近,有一座名叫保国寺的寺庙,它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远近香客争相而至的礼佛之地。保国寺原名灵山寺,以灵山为名,修建于东汉时期。当时的灵山寺盛极一时,寺内僧侣络绎不绝,可是在此之后,该寺却因频繁的战火被毁。

至唐代僖宗时期,灵山寺开始在朝廷的干预下重建,并正式更名为保国寺。到了宋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保国寺开始增建大殿与偏殿,直至明清时期才补建完成。作为一座历经千年的建筑,保国寺并没有一点垮塌的迹象,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显现出古香古色。

不得不说,保国寺内的建筑工艺令人惊叹,不过更令人啧啧称奇的,却是该寺内的三个谜团:

1.无梁殿之谜

保国寺之所以会闻名全国,最大的功劳还是源于寺内的一座“无梁殿”。众所周知,凡是大型建筑,梁与柱是必需的结构,二者担负了建筑屋顶的全部重量,如此一来,即使是百丈高楼也能屹立如山。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无梁殿内却看不到任何的房梁,难道它利用了某种不为人知的建筑工艺?其实并非如此,无梁殿内另有玄机。在外表看来,无梁殿确实没有梁,可是在其上方却有一根硕大的房梁。这根房梁就隐藏在天花板和藻井之后,无梁殿的设计者利用了视差原理,巧妙地将房梁“藏”了起来。

2千年不朽之谜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保国寺大殿于宋代时重建,历经战乱与磨难,至今仍然屹立不倒,着实是历史上罕见的奇景。按照常理来说,古代的建筑多为木质结构,而木材的耐久性并不强,保质时间基本上都在60-70年左右,超过百年历史的建筑便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保国寺的千年不倒又有何原因呢?

保国寺之所以能稳立千年,最主要的还是依赖于木材之间特殊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就是榫卯结构,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大多数木匠难以望其项背的高超工艺。独特的榫卯结构为软性连接,可以均匀的分配来自建筑本身的压力,现代力学也证明了它的科学性,超常性与特殊性。

3.虫鸟不侵之谜

保国寺最后一个谜团,是最令人难以捉摸的难题,因为千年以来,该座全木质结构的建筑,居然从没有遭受过虫鸟之灾。众所周知,南方潮湿多雨且蛇虫众多,大多数木质结构的房屋,很容易遭受白蚁的啃噬,致使木质材料千疮百孔,最终逃不过垮塌的命运。除此之外,诸多鸟类也喜欢在木质建筑上逗留或筑巢,甚至还有个别鸟类会啄食木材,这也是木质建筑不能长久存在的原因。

建筑专家们曾经就该问题对保国寺建筑进行过研究,但是并未发现太多的证据,致使专家们在探究结果上分成了两派。一派专家认为,保国寺的构筑材料很特殊,是一种叫做桧木的木料。桧木是世界级的古老珍宝,在2亿年前就已经存在,其树木木质紧密坚硬,内部含有大量的芬多精,有驱虫避鸟的功效。可即便如此,保国寺的桧木也已经历经千年之久,其树木是否能长久保持功效?这个问题难以被解释清楚。

另一部分专家认为,保国寺建筑之所以会驱散虫鸟,是因为大殿上方特殊的结构,导致空气形成独有的气漩,令小型生物无法生存,故此才会形成“千年如新”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保国寺内最后一个谜团究竟源自于何种原因?至今尚未形成确切的定论,不过我们还是相信,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进步,真相将不再离我们遥远。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