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偶)躯干部分用回收的泡沫切割而成,衣服我们可以用家里的旧衣物裁剪出来。”今年73岁的番禺区凌边村乞巧文化传承人凌广聪,耐心地向凌边小学的孩子们传授乞巧手工艺品的制作要领。
据介绍,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广州的乞巧节仪式隆重、特色鲜明,形成了独特的乞巧文化。在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中,传统七夕工艺作品是重要组成部分,今年73岁的凌广聪和69岁的妻子曾秀妃便是这一传统文化手工的传承人。
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垃圾分类新风尚,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5月27日上午,番禺区城管部门联合石基镇,在始建于元初的古村凌边,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校外实践活动。活动邀请了村里乞巧文化传承人凌广聪、曾秀妃夫妇为凌边小学的同学们进行乞巧手工艺品制作展示,并讲解了乞巧节文化背景,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积极发掘生活中可用于制作的可回收材料,学会变废为宝。
课堂上,同学们在凌广聪夫妇的指导下学得有模有样,废旧的泡沫、衣物在孩子们的手上渐渐变成了活灵活现的乞巧作品。
剧了解,番禺区凌边村是少数保留“乞巧“文化的村落,凌广聪夫妇多年来一直坚持将平时不起眼的“生活垃圾”重复利用再巧妙搭配其他新材料和新工艺,创作出不少吸睛的乞巧手工“时尚新品”。这些被变废为宝的“生活垃圾”大多数来源于他们自己开设的小卖部,其中更不乏村民闲置的、废弃的生活用品和用具,废旧木料、布料和小孩的废旧玩具等。凌广聪表示,自己已经年过七旬,对新一代少年儿童乐于传承传统文化感到十分欣慰,也对他们丰富的垃圾分类知识储备表示赞赏。
此次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垃圾分类理念,都要从娃娃抓起,这次开展活动,就是想让孩子们在垃圾分类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增进对广州历史和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