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修补腻子→刮腻子→施涂第一遍乳胶漆→施涂第二遍薄涂料→施涂第三遍乳胶漆
(2)基层处理
首先将墙面等基层上起皮、松动及鼓包等清除凿平,将残留在基层表面上灰尘、污垢、溅沫和砂浆流痕等杂物清除扫净。
(3)修补腻子
用水石膏将墙面等基层上磕碰的坑凹、缝隙等处分遍找平,干燥后用1号砂纸将凸出处磨平,并将浮尘等扫净。
(4)刮腻子
刮腻子的遍数可由基层或墙面的平整度来决定,一般情况为三遍,腻子采用成品耐水腻子加水搅拌,搅拌均匀后应立即刮涂上墙,具体操作方法为:第一遍用胶皮刮板横向满刮,一刮板紧接着一刮板,接头不得留槎,每刮一刮板最后收头时,要注意收的要干净利落。干燥后用1号砂纸磨,将浮腻子及斑迹磨平磨光,再将墙面清扫干净。第二遍用胶皮刮板竖向满刮,所用材料和方法同第一遍腻子,干燥后用1号砂纸磨平并清扫干净。第三遍用胶皮刮板找补腻子,用钢片刮板满刮腻子,半墙面等基层刮平刮光,干燥后用细砂纸磨平磨光,注意不要漏磨或将腻子磨穿。
(5)施涂底漆
施涂顺序是先刷顶板后刷墙面,刷墙面时应先上后下。先将墙面清扫干净,再用布将墙面粉尘擦净。底漆一般用排笔涂刷,使用新排笔时,注意将活动的排笔毛理掉。底漆使用前应搅拌均匀,适当加水稀释,防止头遍涂料施涂不开。干燥后复补腻子,待复补腻子干燥攮和砂纸磨光,并清扫干净。
(6)施涂第一遍面漆
操作要求同第一遍,使用前要充分搅拌,如不很稠,不宜加水或尽量少加水,以防露底。漆膜干燥后,用细砂纸将墙面小疙瘩和排笔毛打磨掉,磨光滑后清扫干净。
(7)施涂第二遍面漆
操作要求同第一遍面漆。由于面漆干燥较快,连续迅速操作,涂刷时从一头开始,逐渐涂刷向另一头,要注意上下顺刷互相衔接,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避免出现干燥后再处理接头。
5、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①涂饰工程所用的涂料品种、型号和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和进场验收记录。
②涂料的颜色、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
③面漆涂饰均匀、粘结牢固,不得漏涂、透底、起皮和掉粉。
检验方法:观察;手摸检查。
(2)一般项目
涂饰工程质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要求。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涂料工程基体或基层的含水率:混凝土和抹灰表面施涂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施涂水性和乳液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料制品含水率不得大于12%。
(2)涂料工程使用的腻子,要坚应牢固,不得粉化、起皮和裂纹。外墙、浴室及厕所等需要使用涂料的部位和木地(楼)板表面需使用涂料时,应使用具有耐水性能的腻子。
(3)流坠: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涂料太稀、涂刷过厚、施工环境温度过低、干燥过程太慢,以及墙面不平或有油、水等污物。防治方法是选择挥发性适当的稀释剂,加强墙面清理,涂刷均匀一致和施工环境温度要适当等。
(4)透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刷油前没有把涂料调拌均匀,密度大的填充料下沉;稀释剂加入太多破坏了原涂料的稠度;底子涂料不匀或色重造成。防治方法是严格控制涂料的稠度,不要随意在涂料中加稀释剂,底子涂料颜色要浅于交活涂料等。
(5)倒光或光亮不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墙面不平整、漏刮腻子或漏磨砂纸,涂料质量不好或加入稀释剂过多,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或湿度过大等。防治方法是加强基层表面处理工作,如腻子要刮的周到,重视磨砂纸工作,选用合格产品的涂料,施工时不随意加入稀释剂,施涂时必须前一道工序干燥后再施涂下一道工序的涂料,施工环境与温度符合要求等。
(6)接槎明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涂料干燥太快,或因操作面大油工不足等。防治方法是如果涂料是油性涂料,可稍加清油让它不要干燥的太快。还要注意施工时操作工人要配足,施工面不宜铺得过大,人与人之间的操作距离不宜过宽等。
7、安全环保措施
(1)作业高度超过2m应按规定搭设脚手架。施工前要进行检查是否牢固。使用的人字梯应四角落地,摆放平稳,梯脚应设防滑橡皮垫和保险链。人字梯上铺设脚手板,脚手板两端搭设长度不得少于20cm,脚手板中间不得同时两人操作。梯子挪动时,作业人员必须下来,严禁站在梯子上踩高跷式挪动,人字梯顶部铰轴不准站人,不准铺设脚手板。人字梯应当经常检查,发现开裂、腐朽、楔头松动、缺档等,不得使用。
(2)涂料施工前应集中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并进行书面交底。
(3)施工现场应有严禁烟火安全标语,现场应设专职安全员监督保证施工现场无明火。
(4)现场清扫设专人洒水,不得有扬尘污染。打磨粉尘用湿布擦净。
(5)施工现场周边应根据噪声敏感区域的不同,选择低噪声设备或其他措施,同时按国家有关规定控制施工作业时间。
(6)涂刷作业时操作工人应配戴相应的保护设施如:防毒面具、口罩、手套等。以免危害工人肺、皮肤等。
(7)严禁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用有机溶剂清洗施工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