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树燕。年5月8日,云南普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杨学飞摄
拍鸟的终极目的是保护野生动物
春城晚报龚子芸
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书房,墙角从地面开始堆起一人多高的书籍和报纸,旁边几个干净整洁的背包,是杨学飞每次拍摄都要携带的器材。另一边整面墙的柜子里,装满了胶片和获奖证书。而这些书籍、胶片、获奖证书,基本都跟云南各种各样的鸟有关。这就是生态摄影师杨学飞的精神天地。
黑头白鹮。年12月8日,云南保山,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杨学飞摄
乌雕。年12月13日,云南剑川,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杨学飞摄
绿孔雀。年3月13日,云南楚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杨学飞摄
拥有鸟一样的灵气
年5月,知青杨学飞从上海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初到西双版纳,杨学飞感叹于当地的植被和生态。在一次拉木料的路程中,他见到了野生的孔雀,从那时起,对于自然和鸟类的热爱,在杨学飞的心中悄然发芽。
因工作原因,年他开始接触摄影。“从学习摄影开始,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态和野生动物的拍摄。”杨学飞说。那时,由于摄影器材的局限性,他拍摄的鸟类作品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在一些报刊上,仍然留下了他拍摄的各种珍贵鸟类影像。
退休后,拍摄云南野生动物就成了杨学飞事业的起点。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不畏路途艰难,专拍云南的野生动物。
有一年,杨学飞在野外拍摄绿孔雀。天刚蒙蒙亮,躲在伪装棚里的他看到一只绿孔雀正大步流星地走来,雄赳赳气昂昂,一眨眼就到了他的正前方。杨学飞高速连拍,正在激动的时候,另一只雄孔雀开始对着雌孔雀“跳舞”,这是孔雀开屏的前兆。杨学飞一动不动,生怕相机移动造成的光影变化会影响到准备开屏的绿孔雀。要知道,想要拍到绿孔雀已经很难了,拍到绿孔雀开屏更是难上加难。
绿孔雀是百鸟之王,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拍摄到的人不多,有关方面也缺乏高清晰的图像资料。杨学飞第一时间把拍摄到的图片整理好后发给了当地的保护局。国内主流媒体如果需要野生动物的图片,只要他有都会及时分享。他希望这些图片能够帮助有关方面更好地研究野生动物,更好地宣传和保护野生动物。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杨学飞想要把自己拍摄到的野生动物资料在更大的范围里共享。
对于拍鸟这种精神层面的热爱,给杨学飞的拍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珍贵的野生动物出现,他都会随时开车出发。
为了拍摄小犀鸟,杨学飞曾经连守15天。每天天亮前背着沉重的包上山,天黑了才下山,汗水浸透了全身。直到雏鸟飞出巢,他拍摄到精彩的画面才满意而归。
每次拍摄回来,他总会挑选一些照片冲洗装框,待下次去的时候带给当地村民。他与村民交朋友,向他们普及保护生态和野生动物的知识。
大鸨。年12月23日,陕西大荔,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杨学飞摄
黑颈鹤。年2月18日,云南会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杨学飞摄
保护野生动物是责任
慢慢地,杨学飞意识到,拍摄更多的野生动物,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些野生动物,了解更多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是当下最为迫切的事情。“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态和环境。”如今,很多村民不但停止了猎杀,还开始保护生态和环境。
提起鸟类的灵性,杨学飞总是侃侃而谈。其实不止是对鸟类,通过一次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杨学飞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野外的一棵小草我都不会随便折断它,甚至一颗石头的位置都不会轻易去移动。”也正是这份感情,让他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责任心越来越重。
年年底,香格里拉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同时出现了五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杨学飞觉得这是罕见的现象。他曾与同伴开玩笑,自从云南举办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之后,好鸟种出现得多了。大理出现了黑脸琵鹭,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出现了黑头白鹮,昆明的东大河湿地公园也来了青头潜鸭等。
“鸟种越来越好,鸟群越来越多,说明我们的保护做得越来越好了。”杨学飞始终认为,任何物种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野生动物。
灰孔雀雉。年4月14日,云南盈江,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杨学飞摄
猛隼。年3月15日,云南盈江,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杨学飞摄
生活因爱好而美好
杨学飞说,他在零下16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拍摄过黑颈鹤,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拍摄过栗喉蜂虎。蹲守中,他被野猪吓过、野蜂蜇过、蚂蟥吸过、毒蛇惊过、牛虻咬过、花蚊子叮过……用杨学飞的话说,拍摄野生动物,不但比体力、智力,还要比耐力、意志力。
拍摄野生动物,除了提前准备好拍摄器材外,全身上下的装备也很重要。鞋子要防滑抓地,衣服迷彩的且要轻便舒适,最重要的是出发之前要了解拍摄地和拍摄物种的习性。去哪拍,拍什么,怎么怕,他都要花时间去做功课。
多年来,杨学飞从一个不懂野生动物的门外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思索,到现在逐步成为一名优秀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他把一年的时间分成三个部分,三分之一的时间拍片,三分之一的时间整理编辑资料,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用来学习充电。
9年多来,他拍摄了十多万幅云南野生动物图片,其中野生鸟类多种。这些资料,他都精心地分类、整理,目前正在修编《云南珍稀野生鸟》一书。
这些年来,杨学飞出版了《走近自然》《神田·天梯》等6本书,较为系统地宣传云南的自然风光、人文等。并参加了北京、丽水等地大型摄影展,68幅图片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在国家和省内主流媒体发表文字6万多字、图片幅,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认识云南。
中华秋沙鸭。年12月16日,广西百色,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杨学飞摄
内容刊发于人民摄影报年第14期2版统筹/侯思远编辑/杨凯凌美编/盛璐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