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常会出现一些收“旧物件”的人,他们开着上卡,在村里用大喇叭喊,但他们也是分着工的,不是所有东西都收,有一些是收过去农村那些石头磨盘的,有些是收喂马槽和石碾滚子的,也有一些是收旧木头的,还有就是收旧家具的。
这些收旧家具的有一个特点,就是讲究旧到什么程度,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一辈人的嫁妆,比如柜子、床这些东西。
那这就会让我们不解了,因为我们农村的家具早就进行了更新换代,旧家具大多扔在老房子里,家里摆上了新家具,可是这些人收走要干什么?
于是一些传言就开始了,有说这些旧家具特别值钱的,不管任何木头和任何样式,只要是旧的就特别值钱,所以卖了就会亏损。
其实,这些收旧家具的,他们的目的当然是想赚钱,但这里面是有门道的,他们收这些东西究竟有啥目的?黑嫂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Ⅰ:捡漏
不管到任何时候,在农村收旧东西的人,就算是一些收废品的人,他们永远都会抱着捡漏的心理,就是万一自己碰上一样主家不认识的值钱东西,被自己收走就会赚不少钱。
这样的事也的确有,当年黑嫂在山西收废品,一个河北的朋友在村里收了个灯架,是铜的,主家也是当废铜卖给他的,但他回去后卖了不少钱,因为那个铜灯架是清朝前期的,他算是捡到漏了。
在农村收旧家具的同样有这样的心理,他们盼望着能收到一些民国或者以前的一些旧家具,但这些家具想要赚到大钱,还需要同时配备两个特点,分别是木头好和样式好。
所谓的木头好,需要是一些经典的木头,比如红木、梨花木啥的,但我们仔细想想的话,农村人一般得不到这样木头的家具,除非是祖辈传下来的,所以农村这样的家具其实是不多的。
而这样样式好并不单单指我们现在的审美,过去的家具审美和现是不一样的,过去讲究严丝合缝,一件家具全身是不见钉子的,都是用的隼卯契合。
两边或者中间,甚至是盖子上要有镂空装饰,这些镂空装饰可不是什么机器做出来的,纯人工和手工雕刻出来的,有一定的美学和艺术价值,对研究过去的一些家具可以提供一定的经验。
这些是可以值钱的。所以,并不是我们看着老旧就一定值钱,比如那些普通的旧家具,那些人也是会给钱收走的,他们收走干啥用了?
Ⅱ:那些普通的旧家具收走干嘛用了
当年黑嫂奶奶有个嫁妆,是一件箱柜,上面是个两层的箱子,下面是个双开门的柜子,下面柜子两边有镂空的装饰。
一直扔在屋里的角落,后来黑嫂外出了十来年,再回来就没有了,不知道谁给搬走了。那个东西值钱吗?
黑嫂过去曾经有过后悔,不如收起来,现在不知道能卖多少钱呢。后来也释怀了,那就是普通木头,也是过去普通农户家带来的嫁妆,能多值钱?
但同时,黑嫂也有疑惑,那些普通的旧家具,他们收走要干啥?其实目的很明确,仿古和摆放在某些地方给别人看。
比如我们过去老一辈的人嫁妆中都会有一面大方桌,还有两张太师椅。
方桌是那种四四方方的桌面,四面有镂空装饰的挡板,太师椅就是过去农村常见的那种“罗圈椅”。这种东西我们现在在农户家里看不到了,以前黑嫂家也有。
它们哪里去了?有的被人扔掉了,有的则被收走了,那些收走的人倒手卖给别人,挣个差价,而这些东西最终的去处则是那些搞怀旧景点以及搞怀旧餐厅、或者是一些怀旧主题的展览上去了。
那有人说倒这么些手,还是值钱。
每到一道手,自然是要挣一些钱的。但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有很多我们看似很老的旧家具,也不必当宝一样供着,因为它本身的价值并不是实用的,而是虚拟的,是空泛的,有用到的人,会给的价钱高一些,没有用的则看也不会看。
像是在农村走街串巷收的那些人,他们大多是二道贩子,他们的原则是见旧就收,但价格并不是什么很高,他们拿捏的是农村人一个心理,比如说我扔在旧屋子里也是扔,人家给两百块钱,我卖了算了。
而这些几十年前的农村旧家具,多是什么木料呢?以槐木和榆木为最,这些木头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上面的镂空装饰和雕刻手法。
所以,不是任何旧家具都可以值大钱,真正的好木料旧家具,过去的农村人也搞不到,真要是好木头,一眼就能辨认出来,所以我们卖过的人不用后悔,没卖的人也要拿出个平和的心态来对待。
Ⅲ:当然了,还有一大类旧家具是被重新收拾后又用了起来,比如一些怀旧主题的餐厅啥的。但这个东西的价值在有用的人手里才有,在我们手里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能是扔在旧屋子里吃灰。遇到这样的事,价格合适的情况下不如卖掉,给这些旧家具一个露面的机会。
而我们如果一直扔在旧屋子里,早晚是被劈掉烧火的命运,这样的事不是没有,而是太多,相比起烧火,还不如多少卖点钱,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