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良渚人日常重现

-09-:50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唐骏垚通讯员潘怡雯摄影王珏

雕塑模拟良渚人运木过程

这几天,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内多了一批金属雕塑群像。这些雕塑为什么会出现在遗址?

记者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了解到,这些雕塑作品是用来标示良渚古城城门位置、模拟还原良渚先人生产劳作的场景,是良渚古城遗址城址区保护与现场展示工程的重要内容。

被考古学家视为无价之宝的“良渚古城遗址”,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却是“地上黄土一片”。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到该遗址的意义与价值,一直是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探索攻克的难题。

目前,良渚遗址展示基本以标示展示、模拟复原、数字演示为主要手段,展示场所以遗址“现场+场馆”结合。

上个月,良渚古城遗址的现场展示工程基本完工,其中就包括金属雕塑群像。从展示方式来说,这些金属雕塑群像是模拟、标示等两种展示手段的结合,模拟还原了良渚人出入城门、玉器制作、木材加工以及水路运输等4个生产生活场景,标示古城南城门水陆城门的位置。布置选址在钟家港古河道和南城墙水陆城门两个遗址位置。

雕塑模拟良渚人出入良渚古城南城墙陆城门

其中,南城墙水陆城门用棕色网状的金属构造标示城墙台基边界,金属网之间的间隔代表门道的宽度。同时,陆城门处还有金属人物群像,人物形态各异,有的扛着鹿、有的背着孩子、还有的扛着木材;水城门处放置了金属的独木舟,舟上还有划船之人。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文物与遗产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此处模拟还原了当时良渚人从城外归来的情景。数千年前,水路交通曾是良渚先人普遍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

雕塑模拟良渚人木料加工过程

另外两处金属雕塑群像则分布在钟家港古河道两侧,分别是河道北面东侧的大木作雕像群和河道南面西侧的玉器作坊雕像群。

大木作雕像群展现了良渚人用石斧与石锛截离树根、平整木材表面,剔除木皮等木料加工过程,同时还原了当时众人一边拖着大型木构件一边喊着号子向莫角山宫殿进发的劳作场景。

河道南面西侧的玉器作坊雕像群则展现了玉琮制作过程中选料、切割、管钻打孔、琢刻纹饰、打磨抛光等加工工序。

雕塑模拟良渚人凿木

这些场景展现,让普通大众“一看就知道是良渚古城遗址”。据了解,金属雕塑群像从3月份开始设计,6月份完工。期间,为了真实还原数千年前的良渚社会,人像动作形态、使用工具等大小细节的设计则充分听取了考古学、艺术设计等各科专家的建议和意见,是多学科合作的成果展示。

外观来看,这些雕塑群像最大的特点就是选材用料和颜色。工作人员说,由于良渚服饰的考古资料几乎没有,无法完全真正复原良渚人的劳作样貌。为了不误导市民,最终选择采用金属网格雕塑的形式,更加凸显出当时人们加工时的肢体动态以及高超技艺。为了不破坏遗址原貌,金属雕塑的颜色大多采用灰色、棕色、深褐色等不突兀的颜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