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紫檀拆房料雕鱼篮观音像
鱼篮观音,三十三观音像之一,因手提盛鱼之竹篮而得名。
关于鱼篮观音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发生在大唐时期的故事。
观音菩萨为教化东海之滨的渔民,曾化身为渔妇,后经点化之村民得知其为观音菩萨,遂雕刻观音像供奉之。其时所雕观音像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渔妇的形象,右手提盛鱼之竹篮,故而因此得名“鱼篮观音”。
此尊鱼篮观音像带有浓厚的唐代造像特征,体态丰腴、身形端庄,服饰华丽。
从头部看,发丝疏落有致作绾髻并向后扎成两条辫子,面部略宽,弯眉如柳叶,双目微微睁,嘴唇稍抿,大耳垂,两颊丰满,略带笑容。神态端庄安详,好似进入了无我的境界,具有艺术美感。
着宽袍束细腰带,衣折依肢体动作而成形,自然而不揉作,宽襟露颈,衣饰花纹繁复,细节雕琢精微,带有明显的唐代仕女之风。项佩念珠,一手提鱼篮,一手捉衣襟,恰似邻家渔妇之行为。
鱼篮观音的造像形象有很多,并非特定之具象。一来佛菩萨本无定形,因缘而化身,二来雕刻的年代不同、地域不同,所具有的风格也就各不相同。
这尊观音像在形态、衣饰、神韵上,都能看出明显的大唐风格,同时也带有鱼篮观音特有的渔妇形象,有着点化世人,劝恶从善,普渡众生的美好愿望。
在选料上,选用的是放性时间较久的拆房老料,左臂部分因取料之故带有原木料的漆皮,且带有老料的明显特征火焰纹,火焰纹让整体的形象更具色彩感,有些与雕饰浑然一体,自然而不觉突然。
此尊观音像雕刻技艺相当老道,非深谙此道之大师不可为,对菩萨整体神韵的把握,对各部位比例的掌控,以及在雕刻细节上的精微之妙,皆能体现雕工之娴熟精湛。
当然,每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对工艺品/艺术品的理解和需求也就不同,此尊紫檀雕鱼篮观音像合不合眼缘,说到底还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