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二战中的枪械,并不像如今的现代化枪械大部分都采用了全金属制的结构。而是基本上除了一些重机枪外,很少有枪械不使用到木头的。而且在一支普通步枪的枪身上,其木头所占的比例更是远超于钢铁。
那么问题来了,一战二战中的枪械造价,是不是基本都花在木制品上了?
只能说想得太简单了!生产出一把步枪所花费的费用,如若只按照所用木头的价格来计算,那么哪怕是10倍于枪械体积的木料,也抵不上造一支步枪所需要的钱!其中可大有文章,接下来且听为何会如此!
木料?这不都是木料?
在一战二战时期,就算是军工企业最发达的德、英两国,在其本土上仍然有大量的森林土地还未被开发。其中拥有的海量木料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如若把那些森林全部砍伐,作为木料制成枪械,就算发给全国的男女老幼一人支步枪,都还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更何况,一战二战中的大部分国家,不仅国土面积远大于德英,而且其军工企业的发展又落后他们好几条街。所以,那木料可以说多得能用来烧着玩(烧成木炭卖)。
这样下来,木料的购置费用极其低廉。而且军队完全可以自己来砍伐(战地后勤部队),不用去商贩那里购买。
但,造一支步枪,真正的昂贵成本来了。
军工大国觉得贵,军工小国觉得贵得离谱
木料虽然不贵,但有一种东西在一战二战中,却是死贵。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最好的一个切入点。
那就是钢铁产量!
俗话说,钢铁产量越多,军工企业就越发达。军工企业越发达,那这个国家实力就越强。
就比如说年,卢沟桥事变时,日本的全年钢铁产量可以达到万吨,而中国却只能达到4万吨。一百多倍的差距也让当时的日本,武器装备十分地富足,根本就不缺枪、不缺炮。
而中国士兵就比较惨了,很多都是捡敌人的枪用。
一支步枪上用的钢铁虽然少,但也耐不住军队如山如海。所以钢铁是一笔巨大开支。对于二战日本那样的工业发达国家是如此,对于落后的国家更是贵的离谱。
除了开采要装备钱,要人力钱,还要对采到的生铁进行冶炼、加工,直至打造成各种机械配件,这一切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而在这相比下,木料根本就值不了钱。
结语
一战二战中,各国投入的巨大物力,基本都跟钢铁有关,不论是开采还是加工;枪身机械、瞄准镜还是子弹,衡量一国的强弱,都得与钢铁有关。所以钢铁在当时就是硬通货,价格也相应地极其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