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寨子,恩施土家族神秘面纱下的古村落

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612121.html

土家族人常居住在吊脚楼,喜依山而群居,形成土家寨子。今天要说的位于恩施宣恩县的彭家寨子,就是这样一个土家族集群寨子。在这里你将能看到保留下来的土家族吊脚楼,还有那些土家先人遗传下来的生活习惯,这样保留相对完整的土家寨子在恩施已经不多了。如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多元文化更是通过便捷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使得传统的生活方式显现出不足,也加速了土家族寨子的消亡。这是时代进步的使然,但也有一部分人也在维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从中学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更学到传统文化直至内心的道。

依山而建彭家寨子

彭家寨坐落在武陵山北麓的彭家寨,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西南部。全寨45户余人,均系土家族。彭家寨子前有河流流淌,背靠山而建,利于排水。若要进这寨子,必先过寨前的吊桥。

寨子前的小河及吊桥

进入寨子后,便来到寨子的一个大广场,广场边立有彭家寨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注有彭家寨子的简介,这也便是到了彭家寨子的大门口了。放眼望去,尽收于眼中的便是那古色古香,久经历史的土家族吊脚楼,似穿越而来。三三两两生活在楼中或忙碌,或休憩的的土家族人,似乎有了一些人情气息。一般人到彭家寨子都是看热闹,此时的我来到这里看的不是热闹,而是一种民族信仰的生命力。

土家吊脚楼

“历经百年风雨”

吊脚楼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旧称“干栏”、“阁栏”、“廊栏……”,在彭家寨,“干栏式”与“井院式”建筑的结合种类齐全,不仅照顾到了立面,而且充分发展了平面。武陵山区山本就是多山田少,民居择地,为了适应山坡地形,吊脚楼形式成为首选。彭家寨子的吊脚楼,第一来说是集群,这样的集群吊脚楼在恩施并不是特别多见了。第二来说就是在这里生活的人的祖辈流传下来的生活习惯保有的比较全面。

寨子里的吊脚楼

依山的吊角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房屋规模一般人家为一栋4柱3间屋或6柱5间屋,中等人家5柱2骑、5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4柱3间屋结构者,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

吊脚楼饶楼的曲廊和栏杆吊脚楼的窗花

依彭家寨子的吊脚楼窗花,大多简单的方子格,朴实大方,并未加以用图案进行雕饰。刷上用一种树产生的汁液进行熬制加工的土漆,既能够防腐防虫,又无毒无害。这种土漆广泛用于整个吊脚楼的木质结构上,因此在潮湿又多虫的山里,吊脚楼经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一般能够维持存在很多年。

吊脚楼上的土瓦

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据了解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益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差瓦”。一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

排水沟和人行道

考虑到雨季排水问题,在吊脚楼屋檐及屋后都有便利的水沟直通至河沟,为了便于防滑,寨子里的人利用河流的河石头,铺成寨子的主要道路,贯穿家家户户。

百年的风雨木质桥

有人问土家族人若要建吊脚楼,需要做哪些准备。这要说的就是首先要备齐木料,这些木料来自于大山,但是土家人在采木头的时候也有一些讲究,这便是称作“伐青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和“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这第二步便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梁”,因土家族人的信仰多神,所以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坚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屋坚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

土家族家神位

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也是接待外来客人的场所。若逢年过节,必上香点蜡烛,祈求先祖赐福。在寨子里我们也遇到了一位生活在这里六十多年的老人,还在辛勤的帮着家里劳作。老人的家人说老人家闲不住,总是喜欢去田里或者家里做些农活。老人的热情,用一首土家族山歌为我们道来这个彭家寨子的故事。

彭家寨子92有余岁的老人

到彭家寨,坐在百多年历史的迷你风雨桥里,在村民的生活气息中感受着这份乡村生活的宁静。外面艳阳高照,风雨桥下流水潺潺,微风从山间轻盈而至。在这里,宁静中仿佛还有一种像雨,像风,更像回忆的东西...在这里享受着微风的旋律在回旋,让思维享受一下畅游的空间。这一刻,人是自由的、坦诚得愿意把深藏着的东西从心里唤醒,哪怕相对无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