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茶文化的日渐普及,爱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在选择购买紫砂拿来泡茶,紫砂壶犹如五十年前的上海一样出现“一两紫砂,一两黄金”的身价。而在日常生活能够用一把心爱的紫砂壶泡一款钟爱的茶来品饮,也成了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对于不少刚刚开始接触紫砂的壶友来讲,市场上紫砂壶的价格有高有低,实在很难看得懂,小蒋认为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泥料
泥料,也就是“紫砂泥”,是制作紫砂壶的原材料。泥料的颜色除紫色外,还有红色、黄色等泥色,历史上宜兴优秀制壶艺人可以说个个都是选配泥料的高手。好的泥料如同木料(硬木)中的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一样,属名贵的材质。
壶一旦千度成陶,我们便可从刚烧成的壶上看出其原料的优劣。如果紫砂壶壶上出现有艳丽不自然的颜色或者是亮光的效果,这恐怕是壶料中添加了金属氧化物或者其他材质造成的。原矿泥料如果没有添加金属氧化物,烧出来的效果是自然和内敛的,并且是哑光效果的。
造型
近五个世纪一代又一代宜兴壶所创造的壶式,大地丰富了世界陶瓷艺术。宜兴壶可大致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三大类。
今日宜兴有原紫砂厂背景的艺人所制作的壶型,有着“个性造型”之美。因为这批人在几位制壶大家的辅导下,将四百多年的紫砂技艺得以传承。民间的工匠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能将壶做得富有美感,但有一部分还偏于“恶俗”。大凡标榜了“怪壶”的即属此类,这类作品通常是以丑以怪为美,小蒋认为已经偏离了大众的传统审美观。
做工
从手工艺角度看,做宜兴壶很像做木工家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优秀艺人所用的百余种工具十之八九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是能工巧匠还是笨工劣匠,在其所做的壶上都会有所体现。收藏中应该搞清艺人的不同的作品风格特点及他所擅长的地方,比如:王寅春擅长筋纹器,朱可心擅制花器,华健擅长方器。这个是你再收藏之前必须要了解的基本面,否则你买到朱可心的“方器”,华健的“花器”这就要交学费了,还要闹出笑话了。
而在收藏中难以把握的是:为何某些看似较粗的工,也出自高手。如吴云根暮年所做的两把壶并不精细,程寿珍的“掇球”壶把儿也有些偏。精和细是相对而言,同一人所做的壶,也有粗工和精工的区别。再者就是不同的时代背景,紫砂壶的做工之所以越来越精制,很重要的一点是可运用的工具越来越多。所以当代的一些名家紫砂壶在做工方面很多是要超过明清时期的。
另外,收藏者还要能够识别一些借助机械处理或者是手拉成型的壶,这样的精制和手工成型达到的精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以免买到一些机车壶。以上三点是用来评判一把紫砂壶品质高低最直接的要素,千万不要被其他一些唬人的表象所欺骗。
最后小蒋再提醒一点,新买来的茶壶可以立刻给壶拍照片保存。然后等紫砂壶泡养一段时间后再拍张照片。看看壶的对比变化。泥料到底好不好,通过泡养也是能够体会得到的,再经过自己的摸索和研究,这样一来经验就可以慢慢的养成,以后判断真假紫砂的本领就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