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村落——张壁
(《中国精致建筑》丛书)
杨昌鸣谢国杰张玉坤撰文
七、民居的格局
张壁的民居多为清代建造,尚未发现明代建造的例子。村中民居的情况是分布在村西的比分布在村东的质量高,保存状况也比较好。究其历史的原因是清代中期张壁村的西边出了许多商人,经商赚了钱后,盖了许多质量上乘、装饰华丽的四合院。如现在保存最好的四座院落:户家园、霍宅、候宅和梁宅都在村西。其余的四合院皆有不同程度的毁坏,院落空间已不完整。
图7-1张壁梁宅一层平面
(测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指导教师:杨昌鸣、张玉坤、宋昆)
(梁宅是串联式平面布局的典型代表,其整体空间沿轴向纵向扩展成为两进院落,通过层层递进造成一种庭院深深的效果。)
张壁的四合院落空间体现了典型的晋中山地院落特色,主要有三种形式:串联式、并联式和混合式。串联式如梁宅,沿轴向空间纵向扩展成为两进院落,通过层层递进造成一种庭院深深的效果;并联式如嘉会堂,由两进院落横向组合而成;混合式如户家园住宅,东侧院落为一串联式,西侧院落为一并联式,在纵横两个轴线上,形成三个院落空间,各有不同的功能。
图7-2张壁户家园一层平面
(测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指导教师:杨昌鸣、张玉坤、宋昆)
(混合式的平面布局形式则以户家园住宅最为典型,其东侧院落为串联式,西侧院落为并联式,在纵横两个轴线上,形成三个院落空间,各有不同的功能。)
这里的院落住房功能明确,等级严格,反映了传统家庭中的礼制观念。正房大多数是砖窑或锢窑,一明两暗格局。中间为客厅,供祖先牌位;两侧为卧室,长辈居住,布有火炕,炕旁为灶,仍是北方灶炕合一的传统居住模式。院落两侧为厢房,多为三间,两层居多,下层住子孙或下人,上层存放杂物,有些厢房也饲养牲畜;倒座多为三间,一般做为客厅或厕所。
图7-3张壁某宅院落
(谢国杰摄影)
(在厢房的簇拥下,正房的统率作用显得分外突出。)
等级秩序在户家园中有充分的体现,入口处左侧为门房,右侧为仆人用房,直通街巷,仆人不允许从正门进入。入口院落前方是轿厅,轿厅后为牲畜用房,西侧的大院子才是全家人的生活院落。
图7-4张壁户家园轿厅
(谢国杰摄影)
(等级秩序在户家园住宅中有充分的体现,入口处左侧为门房,右侧为仆人用房,直通街巷,仆人不允许从正门进入。入口院落前方是轿厅,轿厅后为牲畜用房,西侧的大院子才是全家人的生活院落。)
张壁的院落空间与普通四合院相比,具有空间狭窄、内向、外观封闭等特征。由于厢房多为两层,造成的空间感觉较为局促;另一个原因是地形不平坦或不规整,地基本身受限制较多;门的曲折设置也是造成空间不开阔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混合形的院落皆将空间划分成长方形,其空间的序列是从街巷过宅门到院落,再进入室内。室外空间与室内空间相呼应,形成大小、长短、明暗、闭敝、分合之变化。这种处理方式,有利于加强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心理上的依靠感、稳定感和安全感。
图7-5从宅门到院落之间的过渡空间
(谢国杰摄影)
(比较讲究的人家,通常将宅门设置在院落的一侧,亦即在街巷与院落之间形成一个过渡空间,使公共性与私密性的碰撞得以有效减弱。)
在张壁,对于住宅空间本身的隐蔽性的考虑亦体现出高超的构思技巧。其中以侯宅最为典型:从外部看,这座宅院与其它的宅院无甚区别,左右两厢,正房为带披檐柱廊的三开间锢窑。进入正房,室内仍是一明两暗的常规布局,但左边卧室后墙上设一排壁柜,靠后墙角一个壁柜是伪装起来的门,打开壁柜的两扇门,则可通往后部的另外三间窑室,平时这三间窑设有火炕,可供贮存粮食、杂物,并有单独与外部相通的出入口。遇有不测则可躲进匿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图7-6张壁侯宅剖面图
(测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指导教师:杨昌鸣、张玉坤、宋昆)
(这座宅院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它在左边卧室后墙上设有一排壁柜,但靠后墙角一个壁柜是伪装起来的门,打开壁柜的两扇门,则可通往后部的另外三间窑室,平时这三间窑设有火炕,可供贮存粮食、杂物,并有单独与外部相通的出入口。遇有不测则可躲进匿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凡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外墙皆较高,砌砖密实,施工质量非常高,墙面无凸出物,不开窗或开小窗,屋面均向内落坡,难以攀登,从院落外部看,如同一小城堡般,防御性能极好,这也是张壁民居的特点之一。
图7-7张壁民居厚重的外观
(谢国杰摄影)
(高大密实的外墙,将院落内外严格地区别为私密与公共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区域,同时也具有极好的防御性能,这也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的一种无奈而有效的措施。)
虽然四合院是张壁的主要居住形式,但不能代表张壁的全部民居。由于张壁是典型的山地地形,亦有很多在土崖上挖的窑洞,人称崖穴居,其基本构成方式是在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掏挖出平面呈方形的洞室,再利用木料的支撑构成椭圆拱形的窑顶,主要立面则需略加修整,并用砖砌出大门及窗户。
图7-8张壁崖穴居外观
(谢国杰摄影)
(崖穴居的基本构成方式是利用现成的沟坎或人为将山坡垂直削平,面向内掏挖洞室,因此在外观上常常与大地融为一体。这座崖穴居的顶部草木葱郁,颇有些“绿色建筑”的神韵。)
还有一种土窑,它的构造与崖穴居大致相同,不同处是将其上部和后部多余的土挖去,外观上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大。
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普通的崖穴居和土窑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了。明清时代出现了大量用砖、在平地建造的锢窑。所谓锢窑也就是指无论是墙体还是上部拱券均用砖砌筑而成的窑洞,类似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无梁殿的建筑形式。
图7-9张壁锢窑外观
(谢国杰摄影)
(锢窑在外观上与普通木构建筑差别不大,只是以拱券结顶,类似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无梁殿的建筑形式。)
当然,少数大户人家和庙宇等公共建筑也采用了坡顶木瓦房的形式,因其需要较多的木料作梁架,非有相当财力难以承受。
图7-10张壁某宅的木构门楼
(谢国杰摄影)
(少数大户人家,采用木构建筑的形式来建造门楼,多多少少带有炫耀财力的成分。)
这四种建筑形式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技术特点,也反映了村民的不同财力。较为低级的崖穴居、土窑多为早期的技术,常为穷困人家所采用。锢窑则灵活应用了拱券技术,具有重力分散而减少承重结构的特点,亦可增加使用空间,是黄土高原窑洞民居的一大特色。拱券技术在张壁民居中有广泛应用,典型者如某宅正房两侧的楼梯:楼梯下挖有一大的四分之一圆拱和小的二分之一圆拱,砖砌而成,受力性能合理,亦节省材料,增加使用空间。
图7-11张壁某宅楼梯下部空间的利用
(谢国杰摄影)
(由于大多数锢窑的屋顶均可加以利用,因此通往屋顶的楼梯就成为一种必需的设置。但若处理不好,则有可能造成空间的浪费。张壁人在这方面动了很多脑筋,有的将其作为灶台,有的将其作为贮藏空间,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物尽其用。)
民居的细部处理反映了传统民俗观念对建筑影响的方方面面,主要体现在雕塑的位置和题材选择上,同时也表现在对各种家神神龛位置的经营上。
张壁民宅三雕俱全。砖雕使用范围极广,如照壁、巷道、门道,几乎宅院内外到处可见。木雕常用于门窗檐口、分间屏墙、结构构件、院墙门楼等部位的装饰,砖雕多见于墙面、墀头等处,而石雕则主要用于接近地面的柱础、门枕、上马石、拴马桩等。其雕刻技法有繁有简,繁者为浮雕透雕,简者阴刻划线,线脚浑园、层次丰富;雕刻题材丰富,有太极八卦、万字纹、宝葫芦、荷叶、莲花、琴棋书画、如意云草等。
图7-12张壁某宅木雕特写
(谢国杰摄影)
这里的木雕虽说不上有多么精致,但却带有一种质朴的山野气息。
供奉家神于住宅中,本来是中国民居的一大传统。然而在张壁,人们所供奉的家神种类之多,实在是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张壁人除了给自己的祖宗设牌位外,还要给天地神、灶神、财神、门神甚至于马神等设置牌位。
图7-13张壁设于住宅入口转折处的神龛
(谢国杰摄影)
(神龛的位置有着许多讲究。设置在住宅入口转折处墙壁上的这个神龛,除去它的精神意义之外,同时也具有引导空间转换的作用。)
这些牌位的位置灵活,除祖宗牌位设于正堂外,其余诸神不拘泥于固定的位置,有的在门洞中,有的在照壁上,有的挖洞龛而设,有的钉木架而成,不拘形式,丰富多采。
(未完待续)
「连载」军事村落——张壁(六)诱人的巷道构成
「连载」军事村落——张壁(五)精神和娱乐中心
「连载」军事村落——张壁(四)聚族而居的空间布局
「连载」军事村落——张壁(三)典型的山地形态
「连载」军事村落——张壁(二)完善的军事防御功能
军事村落:张壁/中国精致建筑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37.9购买转载自:《军事村落——张壁》,杨昌鸣、谢国杰、张玉坤撰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