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些地区,50岁就开始准备棺材,还有

白癜风的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1114/4517319.html

死亡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虽然说人都有一死,但平静的面对死亡的来临,却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修炼的事情。现在人们流行摆烂,尤其是年轻人才20来岁就开始走上了混吃等死的道路,对工作和生活都不积极。

最近一段时间,抖音上转载了关于年彗星或将撞击地球的新闻,还有日本火上爆发的网上直播,以及“丧尸”病毒在美国的新发现等等。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新闻的评论区里面,总能看见当代年轻人对生命的不在意。

没有想象中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的恐惧,很多年轻人都在说“快点吧,我等不及了”、“大家一起毁灭吧!活着太累了”、“是不是死了就不用还花呗了呀”、“没有一丝恐惧,反而还很兴奋”等等话语。

对比年轻人对生命毫不在意的态度,曾经的40、50后,也就是现在70岁左右的老人们,很多对于死亡却是十分恐惧。按理说,人活到70岁、80岁,已经算是高寿了,应该没有什么遗憾,对死亡也该接受了。

但是,前段时间家里的外婆让我感受到了老人对死亡的恐惧。随着她身边的老伙伴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外婆的嘴里全是不可置信和害怕,一直絮叨着“人上了年龄,说死就死了”。还记得外婆在50岁的时候,就让家中儿女准备了以后要用的棺材。既然外婆这么怕死,又为何要这么早置办棺材呢?

一、50、60岁置棺材的习俗

根据不同地方置办棺材的习俗不同,有些地区兴50岁的时候置办棺材,而有的地方兴60岁的时候置办棺材。老一辈的人置办棺材并不是买实物,而是找人专门定制,从选着木料到大小,都需要本人亲自参加。

过去也有俗语说“周岁置办棺材,老了方便用”、“三岁置棺”,但这种都夸张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置办棺材。在过去农村,一般只有达到过寿辰的人,才有资格给自己置办棺材。很多人都是在活着的时候,给自己置办棺材,这时候如何直接叫棺材,会显得晦气和不尊重。

因此,有的地方就将棺材称为寿木、寿材、百年屋、长生等等,将其赋予好的意义。在一些地区50岁就是寿辰开始的时候,在有些地方是60岁寿辰开始,然后每隔十年,一个整数,算一个寿辰。因此,才会有50、60岁置棺材的行为。

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习俗呢?

其实农村地区50岁或者60岁置办棺材的习俗,跟以往的生活情况有很大的关系。过去的人们生活条件并不好,医疗设施也不完善,大家都是勉强能够生存下去,饿不死、冻不死就行。现在很多能治好的病,在当时社会都是无能为力的,只能等待死亡。

根据调查统计显示,不同的地区的人平均寿命不同,排除战争死亡的人,有的地方是50岁为节点,很多人走向寿终正寝。有的地方是60岁为节点,平均寿命略长一些。根据当时平均寿命的限制,很多地区将49岁定为男子寿年,50岁为女子寿年。

当时大家的平均寿命都不算高,因此50岁开始置办棺材也就不难理解了。另外置办棺材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从选择木材-放置木材-给木材上漆-等待漆干,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人要是匆匆忙忙就死去,那么棺材定然十分敷衍。

不是没上漆,以白棺形式呈现。就是棺材木粗糙,甚至里面的水分都没有沥干。实际上,将选择好的木材取下之后,木材里面堆积的全部都是水分。要沥干这些水分,少说也要三年的时间,后续还要上漆等等一系列工作。

因此,很多人从45岁就开始准备木料,到50岁的时候一口合适的棺材基本就算制作完成了。上漆的时候,农村地区流行用土漆,这种漆是从漆树上刮下来的,具有防腐蚀的作用。古代时期,就有用土漆置棺的习俗,能够保证棺材在土中千年不朽。

然而,这种漆要是想发挥最大的功效,就必须上在干木材上。湿木材上漆,后续会出现掉漆、起水泡等一系列问题。上漆也需要好几道工序,从打底-上漆-补漆,少说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所以,当时人们从45岁开始置棺也就能够理解了。

总结

土葬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仿佛只有人入土为安,才能魂归故乡、再度转世为人。然而,现代社会为了节省土地资源,也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推崇人们实行更便利的火葬。置棺程序太过麻烦,火葬确实便利,也节约了棺木的占地面积。人死之后,被火烧成灰,撒在大海、河边,随风飘散,也是一种另类的追求自由的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