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上色
色彩,是能引起审美愉悦的、最为敏感的形式之一。
就像说起靛蓝,心中会飘过一块蓝印花布的模样;提起牛油果绿,仿佛吹来了春天的清新之风;要是说到金色,就会染上明亮的华丽气象。在我们的家居生活中,除了基础的白墙和原木色地板之外,增添不同的色彩会让家居显得更有情趣,也更能彰显主人的个性。
不同的色彩对应不同的材料也能创造出超乎想象的特点。传统的蓝染可以摩登,纸张可以坚韧,皮革可以变得华丽多情。让我们一起给家居添上丰富的色彩吧!
木染,家藏一个摩登贵州
一提起贵州大山里的蓝印花布,人们的第一印象是“传统”和“民族风”,甚至还有些“土气”。要将这些作品运用在现代家居风格中,实在是难以想象。
4年前,当面料设计师吴燕玲(ElaineNgYanLing)第一次踏入贵州时,她立刻就迷上了这片土地。
在青山绿水环绕的村庄里,妇女们坐在织布机和染缸前日复一日地劳作。朴素的工作方式和独特的织染方法都令人深深触动。然而,由于语言、交通、图案设计等方面的局限,这样的手工面料往往仅在当地市集上交易,并没有多大的流通价值。
要改善现状还得靠设计。
设计师吴燕玲走访贵州4年有余,为少数民族妇女设计一套生产体系,从山村到城市,将传统手工艺美学和商业生存需求连接起来。
这位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未来纺织品设计硕士专业的“85后”设计师,回到自己在香港的工作室,立刻发起了一项名为UN/FOLD的社会项目,思考如何将当地的织染方式、图样等延伸到更广阔的家具领域,并让现代城市能够接受。
小板凳是贵州当地人家家户户都有家具,它们吸引了吴燕玲的视线。她非常喜欢贵州传统面料的蓝染技艺,希望能够运用在木质家具上。但蓝染一直都只在柔软的布面上使用,通过蜡缬、绞缬、夹缬等方式呈现图案的变化。要如何脱离织物,在硬质的木头上进行呈现呢?
吴燕玲的办法是镶板。根据木材易加工的特点,将其设计成各类易于拼接的小块,运用拼接的方式进行组合拼装。将模块木片进行多次印染,每块木片的色彩明暗度各不相同,通过有规律或是无规律的排列组成一组组渐变图像,就像经过扎染、蜡染的花布一般。
她还在家具中沿袭了贵州独特的八角形椅腿造型。这本是家具制作中的瑕疵——当制作凳腿和凳面的榫卯不完全匹配时,当地人常将凳腿四角斜切削薄后插入,也就形成了八角形。
一直以来,在贵州民族织物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上,都有一个绕不过的难题——当地织布宽度最宽也只有半米,无法满足大件作品对面料的需求。也正因为此,很多前往贵州采风的设计师都只能合作小件作品,无法在大型家具上运用。
利用蜡染、镶板拼接染色的桌椅,探索了蓝染从软面布料到硬质木料上的使用。
吴燕玲很快想到了变通之道:为何不放弃当地的织布,去别处采购面料,再拿回贵州进行蜡染图案呢?如此一来,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美学的结合之路立刻开阔起来。
通过这个办法,吴燕玲开发出传统手工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沙发、屏风等作品。例如,一块名为“现代婚姻”的屏风,是吴燕玲的工作室与当地村民共同按照传统文化图案设计印染图案,既保留了当地手工编织羊毛面料的防水处理方式——用红豆泥涂在布面上并用木槌在石头上反复敲打百余次,又采用了激光对面料进行雕刻处理的新技术。最后,加上实心核桃木架与黄铜椅脚固定,一款时尚的屏风就诞生了。
沙发突破了贵州当地织布横幅不够宽的局限。
当吴燕玲带着15件家具的设计稿找到家具品牌StellarWorks时,作品中独特的图案和她与贵州妇女合作的故事立即打动了对方,厂家决定将这些设计推出联名限量设计产品。
首批上市的屏风、床头柜、沙发等家具造型摩登、做工精致。它们将贵州传统手工艺升级到当代设计层面,既保留自身的本质,又能适应当代潮流和生活。
床头柜支腿沿用了贵州家具中常见的八角形斜切面。
染色皮革,一点华丽
不少人对于皮革颜色的认知,往往单一。要么是古朴的棕黄,要么是商务的暗黑,要么是热情的大红,都不知道皮革也有色彩斑斓的一面。
对于创立染色皮革品牌“谜因”的黄晓莉而言,皮革是一块柔软的画布,可以如同油画一般堆叠出各种各样的色彩,表达内心梦幻的意象。
谜因的皮革花瓶打破了传统花瓶形状,将花瓶呈现出平面的视觉感。
年10月1日,黄晓莉记起这一天居然毫不费力!她跟着好朋友来到一堂皮革染色的手工体验课,当她从染色盘中得到的一块花了许久时间调染,绚丽朦胧得像美梦一样的皮革时,她觉得自己飘荡的内心突然安定了。“就是它了!”这是她的内心第一次出现这样肯定的声音。
黄晓莉曾经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或许是看够了世界盛行黑白灰的“极简风”,又重新感受到色彩带来的愉悦,或许是爱上了那种操控不同颜色的“成就感”,又或许是因为喜欢染色皮革晾干后,逐渐变色的“时间感”——当黄晓莉开始钻入皮革染色技艺中,她就想要创造更绚丽、更多变的色彩。
皮革染色中,给超大面积的全牛皮染色一直都算是行业难点。一张植鞣革,也会因不同部位牛皮的纹路粗细、纤维厚薄硬软、颜色深浅,而造成最终成品颜色不能一致。
她于年创立品牌,开始正式研究皮革染色。皮革染色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染色前对皮革进行中和,使得皮革的酸碱值与染液相同才能染透,将颜色深入皮革内部。黄晓莉期间尝试了无数次染色媒介物的配比,做了几百次实验。“最难的地方在于媒介物的调配,这也是每个皮革染色者的不传之秘。”黄晓莉说。
如今,染出一个美丽的颜色不再只靠运气,黄晓莉已做到胸有成竹,能够成功控制染剂的吸附、扩散、渗透和固着。“做之前心里想的颜色和图案,和做出来的成品样子,80%~90%都是吻合的。”
不过,黄晓莉反对在生活中大面积地使用染色皮革,她更喜欢奉行“一点华丽主义”——在大面积简洁、基础的风格上,采用带有一点华丽风格的染色皮革,就能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这样既不浮夸、也不会过分乏味。
这个“一点华丽主义”,不仅体现在她的染色皮革首饰中,也被贯彻在皮革类家居品的设计中。无论是玄关的雨伞挂钩、客厅的报架,还是衣柜上的把手,柔软的染色皮革与明亮的黄铜产生视觉对撞,即使都是家居生活的小物,也被放大了感观,令人忍不住将视觉停留在其上。
不同的皮料有不同的特点。头层牛皮有厚度,坚韧耐用,一般运用在家居设计中;山羊皮脆弱而柔软,只适合做小件;蜥蜴皮昂贵,本身就有丰富的色彩,适合放在首饰、袖扣上闪现光泽;蛇皮其独特的纹理,在日常把玩的手镯上展现则别具一格。
用皮革创作,包容万象。黄晓莉说:“我喜欢这个愈发丰富多彩的世界。”
纸染,找到生活的每一页
纸,总给人十分脆弱的感觉。
它由植物纤维制造而成,沾水后往往容易破损。因此,在生活中,人们对纸张的认识常常停留在印刷、包装、一次性使用材料的局限中。
这也是王大可在运用手工染色纸创作家居品时受到最多的质疑。
染色纸可以通过编织焕发新的艺术魅力。
王大可大学在苏州拜师学艺,学习字画装裱与修复技艺。通过修复一张张破损的老字画,他掌握了不少纸张的染色处理法。年毕业以后,他又去云南,学习传统手工造纸。年回到苏州,成立“不纸”工作室,从事手工纸制作、设计,研究手工纸等内容。
要利用手工纸染色,并制作成日用品,首先要提高纸张的韧性。
通常,王大可会根据用途把纸张加厚,同时会涂刷各种胶、粉、漆等材料,提高纸张的防水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一次,一位在苏州做素宴的朋友找到了王大可。朋友需要一些防水、不掉色的特殊纸张,用于一场茶会素宴雅集。王大可本想让朋友直接去买点夏布,话正要出口时他转念一想:夏布的原材料是苎麻,苎麻是早期的造纸材料之一,在纸没有完全成为信息载体之前,丝织品也是信息载体之一。是否可以把夏布当成“纸”对待?
于是,王大可选择了连纹纸、紫茎泽兰纸、皮纸与夏布结合,这些纸张与布分别经过植物染色、植物漆防水处理,利用装裱的技法让两种材料平整地结合在一起,再用家用缝纫机缝合,最终在朋友的茶席上大放异彩。
用纸来做杯垫、茶席的创意让大家啧啧称奇。最受大家赞叹的,是王大可的彩色纸垫带来的生活仪式感。
为了配合茶席的主题需要,王大可给带去的茶垫染上了咖色和米色,干净素雅、令人静心。而翻到垫子的另一面,竟然是鲜艳活泼的果绿色,配合这场春茶宴最后的饮食部分,带来了清新的视觉体验,让人食欲大增。
“一张纸,用结皮香、慈竹、桑皮、黄麻、龙须草等不同材料制成,就会有不同的纹理、质感,也能体现不同的颜色。染色纸不只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发挥出每一种草木的个性,再将其找到生活之中可以安放的位置。它或许是一个陪衬,而不是主角,但却能让每个主题都更加精彩。”
手工染色纸制作
1.不同的染法,如揉染、折染、刷染、扎染,大部分的染材是热萃取,还有低温萃取、氧化还原萃取等多种方式。
2.不同的染材要进行媒染,媒染的作用是固定颜色,不同的媒染剂对同一种染材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媒染分“先媒后染”与“先染后媒”。
3.在染完之后,纸张会有皱痕,需要通过展平、加厚、涂刷其他材质进行处理,然后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