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木浮雕工艺主要包括选料、木料加工处理、雕刻、打磨刷漆、拼贴装裱五个流程。材料主要选取长白山、大兴安岭上多年生的天然林木,根据不同题材,选择纹理、颜色合适的木材,进行精挑细裁。切割成片的木料随后会被放在背阴处晾干,然后用百步、曼陀罗等数味药材配成的药液浸泡15天,木板料脱浆。这种木料加工处理方法是营口木浮雕工艺的一大特色,制成的作品不变形,不开裂,不退色,防腐朽,可长久收藏。雕刻是最为讲究的一道工序,以精雕细镂见长,最薄处仅有0.5毫米。雕刻人物时须做到写实而不呆板,眉眼、须发、服饰无需勾勒,浑然天成。雕完后的作品进行打磨处理,上大漆,用传统的擦刷工艺反复磨刷,才能进行最后的装裱。
早期的营口木浮雕工艺作品多为福、禄、寿、财四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艺人对作品题材不断扩展,涵盖了民间故事、民俗信仰、古典名著、花卉草木、鸟兽虫鱼、名山大川等各方面内容。大体来说,目前的营口木浮雕工艺作品可分为五类:一是传统民俗题材,如《天官赐福》《龙凤呈祥》《麻姑献寿》《松鹤延年》等;二是佛像题材,如观音菩萨像、弥勒佛像、财神(关羽)像、寿星像等;三是古典名著系列,如《金陵十二钗》《水浒》(一百单八将)《三国人物图谱》《西游记人物图谱》等;四是名胜风光系列,如长城、黄山迎客松等;五是具有吉祥寓意的花卉草木和鸟兽鱼虫。
营口木浮雕工艺在当地以家族传承为主,其中以高氏家族为代表。第四代传人高谊长在继承家传手艺的基础上,创作出四大古典名著人物等一系列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民间工艺品展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年,营口木浮雕工艺入选辽宁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年,营口木浮雕工艺入选第一批辽宁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版权声明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HuaYiChan)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