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爷神像的由来
崔郭庄村南头,有一座二郎神庙,现在的庙中,供奉着二郎神,左右分别是土地爷和马王爷。三尊神灵,共处一室,高堂上,一字摆开,错落有致。此庙堂甚小,却历经沧桑,几番轮回,久有盛名。
二郎神庙,起初的建筑规模,也如现在一样。最初,里面只供奉着二郎神和土地爷的神像。后来,人们纪念朝廷的马王爷,在此大作修缮,奉上了马王爷的神像。有人说,二郎神庙,曾有过百年鼎盛时期,在那段时间里,庙宇的建筑占地数亩,气势宏伟,红墙碧瓦,雕梁画栋,香火鼎盛,香客遍及方圆百里,信民来自黄河南北。据说,曾有多位朝廷统领,携众多随从,来此祭拜过马王爷神像。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现在的崔郭庄村南)有一座庙宇,名曰“二郎神庙”,庙内供奉着二郎神和土地爷两位神灵。此庙地处村端的一处荒地,庙前,有一驿道通过,因为庙小,香客甚少,时常冷冷清清,人们习惯称这处的土地爷为“小土地爷”。在不远的邻村,有一较大的土地爷庙宇,庙址处于繁华大街的集市之间,那里人来人往,烧香还愿的络绎不绝,信民如织,香客如云,人们习惯称其为“大土地爷”。这两座庙宇,相距甚近,一处常常香火缭绕,兴盛热闹,一处天天异常冷清,无人问津。两处的庙爷,时常碰面闲侃,互说彼此庙堂状况。有一天,两位土地爷在村南的古槐下碰面了,大土地爷捎来了人们供奉他的大鱼大肉和陈年老酒,小土地爷依旧两手空空。槐树下的石板上,两位坐了下来,唠嗑着崔郭庄人间的大小事务,品尝着人们供奉的奇食异珍,好生逍遥自在。酒肉穿肠,三杯两盏,美酒下肚,两位开始互诉衷肠。小土地爷对大土地爷委屈地说道:“老哥,你那里香客恁多,天天大鱼大肉,供品吃不完,我这边冷冷清清,常受饥寒。”
大土地爷说:“老哥给你出一计,准让你吃喝不完。但凡骑马坐轿的,皆有钱之人,从你庙前路过,你可用你的千年老杖敲击或绊其马腿,生出点事端,在你庙前出了灾事,自然会求你庇佑,给你磕头烧香,许下大愿,你施点法力,让他们不日即好,他们在还愿时,你不就有吃有喝了?”小土地爷听后,觉得此办法甚好,施礼答谢道:“多谢大哥指点,日后我若有酒有肉,定不忘大哥栽培。”二位神尊,也如凡人一般,推杯换盏,酩酊大醉了,才踉踉跄跄,各自回庙。此后,崔郭庄的这个小土地爷,天天盯着庙前的路人,专等坐轿骑马为官人模样的路过,伺机生些事端。一天,朝廷重臣马王爷携边疆军情路过这里,他骑着高头白马,沿驿道一路狂奔,战马四蹄驰骋,狼烟四起,呼啸如飞。小土地爷见此情景,感觉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他拿起千年老杖,横甩了一下。这神杖一甩那还了得!马王爷的战马,纵然是身经百战,怎受得了这千年神杖一击?战马前蹄被突然重击,嘶鸣怒吼,路旁古槐上,树鸦噗噗惊飞,黄叶都抖落了一地。战马匍匐倒地,马王爷也重重摔在了二郎神庙前的石臼上。在着地时,马王爷的左脚被严重扭伤,好大一会儿,马王爷才定下神来,抬头一看,只见二郎神庙中,土地爷憨态可掬,抿嘴在笑。马王爷慌忙施礼曰:“卑职的战马荡起了尘烟,惊扰了神尊清净,今脚被摔伤,边疆军情紧急,卑职需尽快进京面圣,求土地爷开恩,保佑脚伤迅速痊愈,我定会择吉日前来还愿,拨朝廷银两,修缮您的庙堂,让您风风光光。”小土地爷一听,心中甚喜,暗自想到:本尊施点儿法力,让你的脚三日内肉骨完全长好。
三天后,马王爷的脚果然康复如初,纵身上马,没有大碍。马王爷甚喜,便携众多随从,备了许多美味,瓜果肉食,宫廷美酒,奔二郎神庙而来。一路上,浩浩荡荡,鸣锣开道。崔郭庄的大街前,两侧都站满了乡民。马王爷差人给村民分发了糖果和甜点,众人夹道而立,鼓掌欢迎。马王爷仗队缓缓而行,依次来到二郎神庙前,众人下马,神志肃穆,皆牵马而立。奇食供品,瓜果肉食,香案香台,跪拜地毯,还愿用具,一应俱全。一随从将所带物品一一摆好,将马王爷的雪白宝马,栓于二郎神庙的柱子上,弯着腰,侧着身,一旁伺候着。马王爷跨步叩首,施大礼跪拜,焚香再叩首,又拜曰:“二郎神在上,土地爷至尊,卑职脚伤速好,全仰仗神灵庇佑,边疆战事,幸无误军机,卑职即刻启程,进京面圣,诚望土地爷至尊,恩泽一方百姓,使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拜罢,马王爷示意礼炮官燃炮,鸣炮官只一个手势,多个三响枪齐鸣,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突然,战马嘶鸣,众人纷纷用力拉扯缰绳,马王爷的宝马受了惊吓,一时间腾空长鸣,四蹄乱蹬,只见那马头舞摆,撞击二郎神庙的立梁柱,砰然有声。宝马用力一扯,拉倒了柱子,二郎神庙轰然坍塌,宝马更是受了惊吓,惶恐惊飞,缰绳紧系着柱子,人群里,霹雳奔驰,人马躲闪不及。二郎神庙,断砖碎瓦,供品美食,狼藉一片。
众人皆惊,马王爷匍匐跪拜曰:“受土地爷庇佑,卑职脚伤速然痊愈,无误国家大事,今坐骑拉塌了庙堂,实为罪孽深重,卑职定会进京面圣,调拨朝廷专项银两,大修您的庙堂,烦请您委屈一时。”说罢,马王爷命手下将士,将二郎神坍塌的庙堂用军营布账,围了个结实,旁边还贴了个告示:众等回避,待朝廷修缮云云。告示上加盖了马王爷的“步兵统领”印章。马王爷率众火速北上,奔京城而去。马王爷走后,二郎神庙成了废墟一片,土地爷叫苦连天,几桌丰盛供品在断砖碎瓦里,灰尘附着,视之不能下咽。土地爷从瓦砾里钻了出来,眼前所见,狼狈不堪,甚感凄凉。小土地爷不由得抹了把眼泪,奔邻村的大土地爷庙而去,此一番劫难,他要给老哥说说:这边情景,令他伤心一片。这厢二郎神庙里小土地爷的遭遇,那边大土地爷早已知晓。大土地爷拎着一壶老酒,一只馋嘴鸭,早站在村口的柏树下,恭迎小土地爷多时了。
小土地爷路上心想,大土地爷一定会贴心地安慰一番,可是,事与愿违,大土地爷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撕着鸭肉,说道:“命里无财想有财,财源一到祸出来。白马拉塌通天柱,砸你鼻青嘴歪歪。”小土地爷出了这般境况,又受了如此羞辱,心中甚是不快,怏怏而回。
马王爷到了京城,次日的早朝大殿上,马王爷出班奏曰:“蒙陛下恩威,边疆夷人,已俯首称臣,塞外的千里疆域,三十年再无战事,陛下可高枕无忧。”皇帝闻听此言,龙颜大悦,帝起身龙椅,两掌做搀扶状,曰:“皇叔这次征战夷人,扫平战乱,实为大功一件,众将士皆有犒赏,不知皇叔可有奏请?”
马王爷惶恐,战战兢兢奏请曰:“陛下圣明,为国家大事出生入死,乃臣本分。臣凯旋归来途中,不慎跌下马来,扭伤了脚骨,幸亏当地的庙宇神灵保佑,臣的脚伤,三日内不治而痊愈。臣前去答谢神灵时,不想臣的宝马受了惊吓,拉塌了神灵庙堂,臣心中甚感愧疚,现奏请陛下,酌情调拨国库银两,修缮当地的神灵庙宇,告慰神灵,安抚乡民。”
“准奏,着内务府,调国库银两三百万,交承建司速速去办。钦此。”“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众臣跪拜,退了早朝。
皇帝下旨修缮二郎神庙宇的消息从京都传来,崔郭庄已是沸腾一片。坍塌的二郎神庙,早已戒备森严,各级地方知州,县令衙门,纷纷调拨土方石料、砖瓦木料,修建的工期历时两年,占地数亩。二郎神庙宇建成后,这里的香火极为兴盛,每天前来烧香还愿的人数以千计,观光旅游的也络绎不绝。此后的百年里,二郎神庙,声名远扬,香客遍及方圆百里,土地爷、二郎神二位神灵庇佑乡民,恩泽众广,此一方水土,风调雨顺,水肥田沃,庄稼五谷丰登,草木旺盛,家家户户,人丁兴旺,仓盈囤满,人们和美幸福,国家安泰。此间,二郎神庙宇里的土地爷,依旧时常拜会邻村的土地爷。老哥俩相见,不计前嫌,依然是有酒同饮,有肉同吃。两位土地爷攀谈间,依然是关心百姓冷暖,人间祸福。崔郭庄二郎神庙里的土地爷对邻村的土地爷说了这样一番话:“想当年,我饥寒交迫,见你常常大吃大喝,心生垂涎,便敲了马王爷的马腿,才有了今日这般荣耀繁华,幸好当初没误国家大事。世事轮回,终究归于平淡”
后来,乡民在重建二郎神庙宇时,把马王爷雕塑成蜡像,立于庙堂。如今的二郎神庙宇,其庙甚小,可这里的土地爷神灵,名声远播。有关马王爷神像由来的传说,还有不同版本,一直被人们传颂。
文字编辑:王海晓
摘自《滑县一村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