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具农业生产活计相当繁杂,要用的农具种类很多。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户,从犁耙耖子到斧头镰刀,木器、铁器,干什么农活,就须用什么农具。“家有千千万万,顶多置齐一半”。这是说没有哪一个家庭能够置备齐全而不求借别人家农具使用的。
本文废除累赘,仅对常用常见的铁、木器农具作以简单介绍。犁常见有水犁和旱犁,都是翻耕土地的专用农具。水犁用木质犁臼、犁弯和专门铸制的铧尖制作而成,套上耕牛前面牵引,人在后面扶住犁手,专门用来犁耕水田的,所以称作“水犁”。
旱犁用木质犁桩、犁弯、犁舌、犁把手,下部安装上专门铸造的铧面子和铧尖子制作而成,因是专门耕翻旱地,所以称做“旱犁”。水犁略高大于旱犁,翻犁田地坯大沟深。旱犁较水犁轻便好使,不仅能翻耕比较平坦的土地,更适宜翻耕坡地挂牌的。两种犁虽然都属同类型的农具,但使用起来各有技巧。再者,水犁能翻耕旱平地,而旱犁在水田里却施展不上用场。整耙田地,需要制造犁耙,还要给耕牛配上“套犋”。
一架套犋以牛轭套(自然长成的“n”形木头)、牵绳(用棕丝搓成粗绳)、打脚棒(木质横担)配合而成。犁耙水田一般使体大力壮的犍牛拉套,母牛一般个头较小,力气也小拉不动,只能犁旱地拉套或是抄坯打浪使用。耙亦有“耖耙”“踩耙”之别。耖耙又称“耖子”,铁制9-11颗尺长耙齿,6尺宽两端立柱2尺6寸高成立体形状,上顶端安装木制横杠当扶手,套单牛牵引,是平整水田的专用农具。
其功能作用特点是,将犁翻转来的土坯划碎耙细,耖带高处的泥土把低洼处填平。踩耙则是在长方形木制方框的两根横木枋上各安装上一排刀形耙齿,平放在田地面上,同时用两头牛(一公一母)上套各拉一端牵引。人站在耙上加压重量,横来竖直无限往复,直到把土块耙碎成末。因为是专门整耙干田旱平地的农具,并且使用时人立于耙上,所以称作“踩耙”。耖耙由铁匠手工锻造而成,踩耙主要是用木匠工艺制作。
两种耙功能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把土坯耙碎耙细,但制作工艺形状及使用的方法技巧却大不一样。锄锄的种类很多,功能作用各异。最常用常见的,当数是板锄、薅锄、沟锄和羊角働之类。板锄又叫“锄头”,由6—9寸长、7—8公分宽的薄铁板(俗称板锄页子),一端开刃当中略凹,一端打一套裤,安装3尺长短木把合制而成。板锄重量一般3至5斤不等,农民自我调侃是“扛三斤半的”,即是暗指锄头的重量。
板锄主要用于挖地、深翻、动土、点种和刨挖红苕洋芋。薅働由锄把和锄页两部分组成。一般锄页口面宽八九寸尺余,页子很薄,口面有刃,重量略轻于板锄。薅锄的作用主要是耘土刨粪,薅草刮泥,是从事农业生产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农具之一。沟锄形似薅鋤,口面比薅锄略窄,木把稍长,适用于地面上开箱抽沟起垄勾土,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省力。
锨锨分铁锨、木锨两种。铁锨民间又称“洋铲”,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新型农具之一。铁锨有圆尖头口面的,也有方头齐口的,安上木把,除了铲土,还可用来深翻土地,使用起来方便利索,家家户户有之。木锨又叫“扬锨”、“锨板”,锨把细长口面宽大,锨把锨板连为一体,整个以木板制作。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收回脱了粒的粮食与糠皮合在一起,民间习惯用木锨“扬场”。
扬场就是用锨板铲起粮食上扬,借风力把糠皮与粮食分开。木锨轻便,不易铲破场坝地皮层面,场扬出来的粮食又很干净,所以民间普遍效仿采用。过去民间制作木锨,多选用柳木、桐木和杨木,这几种树木质好,不易幵裂,轻便而且耐磨。
如今,木料禁伐,大宽板材更是奇缺,除糠脱粒的技术也在不断地翻新,木锨扬场已经稀疏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