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占平,60后,河北省鸡泽县一个农民,初三辍学,跟着父亲在责任田里劳动,现在五十有半了。要不是年,学会了上网爱上了创业,我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呢?
01一
年代初期,在那个农村小伙伴出村看电影的年代,家里买了一台收音机,从收音机里听到广播剧《人生》,一个傻乎乎的农村男孩开始醒悟,但重新上学已晚。
我开始拼命地找书看,每天晚上去村里小学看报纸,获取外界的知识,抽空就骑自行车到县城逛书店,或者在邮局报刊摊前驻足逗留,眼馋一排排挂在墙上的各种报刊杂志。
因为没钱购买,当站在书报摊前,趁售货员不注意,小心地取下一本杂志,正翻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售货员一把就夺走了,嘴里还絮絮叨叨:这杂志是卖的,不是让你免费看的。
这样尴尬的场景,40年过去了,如今仍历历在目,想想现在每次进书店,书架都是开放的,读者愿意怎么看就怎么看,真是好幸福啊!在今天网络时代,知识信息在追着人跑。
在村里能找到的书都看了,可书越看越想看。我央求父亲给我钱,我要订杂志。当时哥哥上了大学,弟弟还在读中学,我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之一了。
翻拍:年在村东留垒河边,怀念那个青春燃烧的岁月父亲说,看那些“闲书”白熬骨头眼,还浪费电灯费。父亲不给我钱,我就用怠工来对抗。父亲权衡利弊后,给我钱,我订了《青年作家》和其它两本杂志。
生产责任制后,我们邯郸平原农村,没了大队部,书信报刊都是送到小学里。这以后,去小学等候邮递员成了每天的功课。
我知道了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广播剧《人生》,叫小说。开始有了要写的冲动,小学有个代课贾老师,和我同岁,也是文学爱好者,他告诉我不少文学知识。
因为满脑子满心都是文学中的故事,总想着高加林后来的命运怎么了?干农活自然就不上心了,父亲觉得上当,直后悔赔了二三十块钱让我订杂志安于劳动。
村里有几个退伍兵告诉我说:你去当兵吧!部队是一所大学校,你好写,字写得也好,到连队当个文书,就有时间写了。
我想也是,这辈子上大学肯定是没门了,但参军正是时候啊!
当时,农村耕种没有机械,还要靠人力。父亲自然不希望失去我这个劳动力,坚决不同意,参军报名失败;第二年,第三年,父亲看我是不达到目的不罢休,就顺从了我。
02二
入伍后,新兵训练,每周各个班都要写总结,我们新兵二连四班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我的头上。只写了一次班里训练总结,排长就把我叫去,让我帮写全排的阶段训练总结。
后来,我们新兵二排凡是写字的任务都交给了我。新兵训练快要结束,指导员把我叫到连部,让我代表二连新兵写总结发言。
新兵训练结束总结大会上,我和陕西咸阳一个新兵,代表新兵团向首长汇报,这也是我第一次登上主席台,在掌声中念稿子……
临下连队之前,团里有一个干事,他
黑旋风周腾飞来找我,鼓励我下连队后,要多写好人好事,然后向报纸投稿,并且告诉我向报社投稿要盖上连队的公章,要让首长签字等规则。生长在华北大平原农村的我,第一次来到了豫西伏牛山,陡峭的山峰,崎岖的山路,营区坐落在一线天的峡谷里。大冬天,每到星期天,我约上一个老乡悄悄溜出营区去登山。
对大山的新鲜劲儿,没多久就过去了。在军营里,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爱好文学爱看书的人自然不少。陕西周至县一个战友李爱民借给我《人生》小说阅读,已经是年了。
年服役期间的我,本图是翻拍的这也是我长到20岁,第一次在外地过春节,部队和当地联合在驻地的村里搞了一场春节文艺演出。我觉得新鲜,写了一篇新闻稿,装进信封,寄到了当地的《豫西报》,发表了。
团里报道组
黑旋风周腾飞看见后,一个电话把我从连队调走,并且送到驻地广播电台新闻部实习。地方新闻单位对我很好,电台记者李永庆主动带着我到处去采访。跟着李记者,采访当地改革家厂长们,县长,市长。八个月的实习记者,新闻编辑生活,让我这个傻乎乎的农村孩子,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回到团部,在
黑旋风周腾飞带领下,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后来我独自深入连队采访,每个月都要有好几篇新闻稿子发表。我也写散文,小小说,看了电影就写影评,报纸上也发表了若干“文艺作品”。部队又选我到《中国青年报》新闻短训班,学习了半个月。聆听了陈小川、杨浪等当时在中国新闻界叱咤风云的记者评论家的分享。
年在中国青年报门口合影,后排中间穿便服的那个小子是谁?虽然我考不上军校,但部队是一个人才成长的摇篮。我连年被所在部队评为优秀报道员,写的散文《没有见过导弹的导弹兵》参军基地建国四十年征文一等奖。
团里领导经常告诫我,好好干,上不了军校别怕,部队会留下你这个才子,服役满五年后,先转为志愿兵,万一有了机会,可以保送上军校……
一个农村孩子,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努力工作勤奋学习,未来美好的期许,眼看着一步步走来了。
在我当兵第四年,才54岁的母亲检查出癌症晚期,回家探亲眼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虚弱的身体,被病痛折磨得难受。拉扯我们兄妹六人多么不容易?就这么要走了么?
我在部队再没心干下去了,多次向领导申请要退伍。当我背着背包进家门,母亲已经躺在了棺材里。
03三
母亲去世,父亲一个人怎么支撑一个大家庭生活?只有分家。
大哥在外地落户了,家里我们弟兄四个,只有三块宅基地,两块宅基地上分别是三间砖瓦房,另一块宅基上是五间新盖的砖瓦房。
我们兄弟五人仅有的一张合影,拍于年家中分家仪式由我舅舅和父亲主持,因为五弟还没结婚,我们兄弟商量,把新盖的五间房给五弟,五弟和父亲一起生活。舅舅说,你们做得对,就应该这样。
可还差一块宅基差一座房子怎么办?
我站出来说,这四年我当兵,对家里没有经济贡献,村南不是有一小块地么?我不要房子,我自己去盖房子,我不相信长着两只手,还盖不了房子?
当时,父亲和舅舅商量,可能觉得我当了几年兵,手里存着钱吧!我向舅舅说,我退伍总共有多元安家费,这段时间花了多,还剩多,交给家里吧!
舅舅说:三儿,你手里有多少钱,也是你自己的,这个不用朝家里交,丢着你自己盖房子吧!
家就这样分了,在村里房没一间的我,开始借房居住。这是年的事情了。
04四
受了部队四年教育培养,又见过了世面,我不信靠自己白手起家在村里盖不了房子?
在农村干什么生意?卖农资,服务农民,这是距离挣钱最近的一条路。我托人贷款一万元,开始走南闯北跑生意。
一年多,一万元贷款交给了火车汽车,身上背负了每年元的利息(利息保值)。
我安稳了,就在我们村和另两个村中间一座桥头,开了一家农资店。
年~年,在我们邯郸农村,农资市场竞争激烈,劣质化肥农药很多,销售正品农资利润挤压到3%了,还比伪劣农资价格高。
年,在村边返青的麦田我就花心思,搞差异化营销,我订了河北、山西、山东科技报,还到书店把和我们当地相关的农作物种植管理的书籍买来。为了推广除草剂,我专门从上海一家出版社邮购了书籍。
就拿棉花来说,那几年棉铃虫大发生,我打出凡是来我店内购买的农药,打不死虫子包退包换,我利用学到的农业知识,向村民科普怎么识别假冒伪劣农资,因此得罪了周边几个卖农资的,他们联合起来,与我竞争,并且还有个人来我店前找茬。
我的农资店,虽然利润小,但因为我钻研了农业技术,经常有顾客拿着黄瓜秧子,大葱叶子,来找我,我销售的货物不少,但利润太低,加上赊账严重。
经营了四年,总算还了贷款和利息,盈余七八千块钱,也就够盖房子用了。我计划到秋后盖房子,忽然一场变故。几年的努力奋斗重新归零,连进货本金也没有了。
05五
年,我厌倦了做买卖,于是到临县永年一个农场,承包了80亩地,种植棉花。我大哥做担保,地租收了以后再出。因为我干了几年农资,和批发商都熟悉,种子、农药、化肥,都是赊来的。
这一年,棉铃虫再次大发生,但我懂农药,最终还是把棉铃虫防治了,可棉花多是秋桃。那一年,不少农民都因为防治棉铃虫失控,绝收。
临近村民看着我管理的棉田,都说亩产斤没问题。农历八月棉花开始吐絮,我心里充满希望,籽棉3元一斤,亩产斤,就是元。地租和农资雇工投入,一亩地元左右,一亩可获利;80亩可赚四万多元。
年,年赚四万元,我在村里就可以盖四个农家小院了,这不一下就成了“暴发户”?可是,寒露前几天,我在农村小屋睡到半夜,被冻醒了。
早起一看,外面水缸水结冰有一指厚,我一下蒙了,迅速观察棉桃,棉桃都冻得像铁蛋一样,硬邦邦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当时霜冻的虽然我们邯郸东部平原有句农谚:寒露不割烟,霜了不怨天。因为烟叶最怕霜,可是对于棉桃来说,只有到霜降后,才有可能被冻坏。
寒露前忽然结冰,这真是百年不遇。其它村里的地,都只有轻微的霜,没有冰冻啊!我思考后,明白了,原来是我种的这块地,南边是洺河,北边也是洺河,有好几道堤坝,应该是特殊天气形成的小气候所致。
这下子,棉花产量减半了,棉花品质降低,卖了棉花,算保住了成本,一分钱没赚,白干了一年。
因为棉铃虫太严重,种棉花太难了。第二年,我把一半的地改种西瓜,剩下的地种植了大葱辣椒,只种了少量的棉花。
西瓜秧子刚爬满地,一场狂风暴雨,把西瓜秧子刮成了一团,暴雨还夹杂有少量的冰雹。西瓜秧子在没坐瓜前,再生能力很强。
我雇佣村民,花了两天时间,把每一株西瓜秧上的枝杈重新拉直压牢,没几天又是一地西瓜秧子。一个多月后,碧绿的西瓜滚了一地。
西瓜成熟上市,地头价2毛,亩产斤西瓜,就可以卖元,40亩地西瓜纯利怎么也能赚两万多,拉了西瓜秧子,还可以种玉米……
可当西瓜开园,我从县城农贸市场上找来七八辆三马车,瓜摘到下午,还有三辆车没有装上,西北天乌云密布。拉西瓜的空着车走了,因为一场暴雨,洺河就会发洪水,车辆就出不去了。
果然从半下午开始,大暴雨下起来了,一直下了一夜。半夜里洺河水就涨满了,堤坝开了不少口子。我所承包的农场,一共是亩地,这个农场为了防洺河水,用堤坝围住了。水是淹没不了的。可农场成了孤岛,我的西瓜就没办法运出,仅有的小桥早被淹没。
年7月19日洺河发洪水图片,非本文叙述的当时情景等洺河水下去,路能走了,西瓜秧子在杂草种死掉,西瓜自动掉把,西瓜开始腐烂。
才卖了不足元,剩下的西瓜就这样眼睁睁烂在了地里。第一场狂风暴雨,吹卷了西瓜秧子,让西瓜延迟坐果一个星期,导致西瓜成熟赶上了第二场暴雨。天灾啊!
年这年种地,再次没赚到钱。
亲戚朋友家人都劝我别种了,但我不服气,坚持再种一年,只播种冬小麦,然后种夏玉米,虽然利润小,但不容易赔钱。
播种小麦时,每斤9毛,年小麦收获,价格落到了5毛多,但这一年赚了不到一万元。
可在这三四年中,盖房用的砖瓦木料,人工成本忽然上涨了一倍,盖五间房需要二万多元了。可我不能总到处借房住吧!于是向亲友借钱盖起来了房子。
06六
你想,一个雄心勃勃的退伍兵,把日子过到这个份上,进取心退了。
本来想去打工,可是两个孩子都在上学。我权衡后,决定就在村边承包农户不想种的地,就这样这里一亩,那里二亩,最大的地块四五亩。最多时,种过十来块地。
我选择西瓜棉花套种,当时我们村里邻居都不看好,因为我们这里从年开始种西瓜,所有的地块都种过几次西瓜,西瓜怕重茬,都认为西瓜不能生长了。
的确,每年还有几户不服气,可是没有一户能长好的,西瓜都像拳头子大小。我告诉邻居,说是你们管理方法不对。
我按照从书本上学来的方法,况且我在农场实验过了。当年种的西瓜长得特别好!
年,我种了五亩西瓜和棉花套种,和邻居种15亩棉花的纯利润基本相等,赚了一万多元。
村民们说我是瞎鸡子撞到米堆上了。可第二年,我还在那块地种植,西瓜再次获得丰收,棉花也长势很好!
采收西瓜情景,这种早熟西瓜叫郑杂五号,适合棉田套种围绕我连续两年种西瓜都长得很好,我们村邻居分成了两派,一派说,那是他撞到米堆上了;另一派辩道:他怎么能连续两年撞到米堆上?
第三年,就有不少村民跟着我种西瓜,我怎么管理,他们就依瓢画葫芦,结果西瓜都长得不错;第四年,我们村里又开始了家家户户种西瓜,大都摒弃了从前的管理方法。有几个不服气的,还按照以前的管理方法,仍然是种瓜失败。
到5年,我们周边村里的农民也跟着我开始了种西瓜,来我地观察的,还经常有邻村村民来请去他们地里现场指导的。那几年我们村和邻村的西瓜种植达到数千亩。
一个人对他人有用了,也有了几分自豪。同样的地,同样的种子,我种的西瓜,在我们这一带总是第一名,我的西瓜到市场上就被抢走,还卖的价格高。
7年,我扩大种植面积到30多亩。我并且会种几个新品种,每个品种种一亩搞实验。因为我种的西瓜个头大,瓜形好,几年中积累了十几个瓜贩子,专门拉我的西瓜,并且给出的价格高。
我们村里几个邻居,西瓜长得差,到县城摆摊零售2毛一斤,我在地头批发3毛一斤,县里一个记者听说后不信,专门跑到地里来采访。我从地里摘来西瓜,记者一看说,你的西瓜是好看还个头大,不知道好吃不?
瓜贩子来地头收购西瓜记者打开吃了一块,立马说,你的西瓜到县城零卖5毛一斤没问题。我只批发,没时间零售。记者写了一篇报道,登在了《河北日报》二版头条。
我通过这几年种地,盖房债务早还清,还购买了摩托车三马车,俩孩子上高中初中包括后来上大学,我没借过一分钱,还经常把余钱借给邻居亲戚朋友,还存了七八万。
一年中,正月底开始忙碌,到立冬结束,冬天就在村里猫冬。整整打一冬天麻将,还经常和村里几个人下馆子小酌几杯。
没有任何压力,也没有大的梦想。这也算在村里过上小康的日子了么?(若有兴趣,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