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丨载着美好的祝福和愿望,河灯漂呀漂

北京哪个医院有白癜风专科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北连内蒙古阿拉善右旗,西依高台县,东接甘州区、南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临泽县有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梨园口战役纪念馆、香姑寺、双泉湖、峡谷奇观等众多旅游景点及名胜古迹;临泽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坐落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香古寺,在“四月八”期间,吸引甘肃、内蒙、青海、新疆等地的佛教信徒络绎不绝。临泽四月八庙会夜晚,在黑河里放河灯,谓之“河灯会”,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黑河位于香古寺前米处,长年流水,水速适中,为祈福求祥的民众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故而形成了临泽四月八放河灯的民间习俗。在民间,放河灯源于佛教佛事仪式中盂兰盆会的“照冥荷花灯”,其目的是普度落水鬼魂或其它孤魂野鬼,说是鬼魂托着一只河灯,就得以投生,故长期以来民间视放河灯为做善事。盂兰盆为梵文的音译,意译则为“救道悬”,即救度亡灵倒悬之苦,原是依据《盂兰盆经》目连救母的因缘而起,活动仪式缘于梁大同四年(公元年)武帝于同泰寺设盂兰盆斋。唐代时风行朝野,并有音乐仪仗助阵。宋明以后转变为以盆施鬼,并形成礼仪,逐渐取代了盆供。临泽四月八河灯会的历史久远,据《穆天子传》记述,公元前年,周穆王游昭武,月氏王夔柏罄举办盛大欢迎仪式,周穆王在黑河边祭祀龙王,祭祀结束,月氏王举办放河灯仪式,从此代代相传,形成古老的放河灯习俗。据史料记载,秦末汉初,昭武城北有一个姓何的姑娘,自幼随父母耕织于黑河岸边,每年耳闻目睹了黑河发水淹死人畜,遂发善心修桥济世,救生灵免于水患之灾。她从十几岁开始便游历黑河两岸,经过七、八年的游说募捐、筹资化缘,修桥的木料、石块都已备齐,于是选择春末夏初开工修建,日夜辛劳三个月后,大桥快要建成,这时也到了涨水季节,无情的河水将桥冲毁,姑娘为护桥而逝,被河水冲到仙姑庙址(今香古寺)沙滩上。板桥柳树堡一带乡民,为纪念姑娘功德,将其葬在合黎山下沙坡上,并立庙祭祀。每年农历“四月八”,临泽人都以放河灯的方式寄托哀思,相沿成习,已有多年。河灯的制作很独特,用面、泥捏成拳头大的若干灯碗,碗内固定棉制灯芯,添加上清油,固定在小木板上,用细绳将木板连接起来,每盏灯之间一丈左右距离。传统的河灯为盏,象征一年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河灯向西而去,寓意消灾解烦、祈福佑安。黄昏时分,等候在河岸上看河灯的人群簇拥,逶迤一里多长。夜幕降临,一帮道士披挂法衣,敲打法器,吹唢呐,诵经念咒,一路行香化表,谓之“送灯”。河岸上,放灯的人们怀着虔诚之心,默默祝福河中属于自己的那盏如星的灯,能绕过险滩,越过暗礁,一直亮到崭新的明天,到达理想的彼岸。灯随水纹漂流,灯光照耀水面,河面上灯光点点,辉煌壮观,如火龙驰骋,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直至午夜时分,油尽灯熄,月隐人方归。如今,河灯被赋予更多祈求平安幸福的意义,渐渐变成祈求亲朋好友幸福安康、爱情甜蜜、生意发财的习俗,也可以祈求金榜题名、事业顺遂等日常吉事。

责任编辑:何瀚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