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工作场所
小车因路面的不平停在村口,我们便在村长的带领下往村中走去,农村的景象与我印象中的东西很是吻合,除村外新建的宅院是新砖新瓦独家小院外,村的深处,随处可见旧历的残垣断壁,或一两株古老的树,大概以槐树居多。背阴的地方,由于一些脏水乱泼的原因,结了硬硬的冰,但并不见滑。旁边未冻的地方则积放着灰尘,时而一辆小四轮剧烈地咳嗽着从我们身边经过,扬起不大的灰尘,车上的人用很惊奇的目光看我们,村子里时而走出的农人也不住地向我们投来好奇的目光,这是山里人的目光,我人很清楚。
我们左环右拐了几分钟之后,便在一个小庙前停下,庙门上挂着“田庄村村民委员会”、“田庄老龄委员会”的牌子,庙门是厚实拙重的高大木门,叮着生锈的铜钉,门环上缠着两大把艳艳的红布条,显见刚缠好不久,进入木门,迎面一面巨大的影壁挡住视野,上面写着“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大字,一角堆放着垒好的散砖和一台打麦的机器,拐过影壁,从坑凹的砖砌地面走过几个青石台阶,到达庙内。
艳艳的红布条蛇状盘旋在庙内的巨大石柱、门环和门前的小柏树上,一种原始和可怖伴着沉重袭进我的心间,人们这里在敬神,而敬神是大约一代人的信仰问题,据说不久前由一两个妇女烧香许愿而兴起许多人的峰拥而至,从屋门进入屋内,迎面投入视野的是毛主席像那充满思考的目光,上面用黄纸黑字写着“纪念******”的字迹,黄底,四方形的红纸角对角连着,象一串菱形。主席像下写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正中摆着一张长宽厚实的大红木桌,已有许多斑驳,两边是两排木凳,大约是会议上领导的位置,屋子的四壁贴满了“先进党支部”、“红旗支部”等奖励的牌匾。
之二庙里庙外,住宿地方
我不经意的到庙外走走,大队部也即这个破落的庙宇是我们工作组的驻地。外面来回走不少人,我这才记起上午进庙时有人在庙前挖坑,旁边堆放着些木料,这时再看,人们用长短的木材建一个大棚,很宽大,旁边垒了两个泥块,有各色的布缠着,是一个巨大的丧棚,有人出殡,肯定还是民间的锣鼓乐队,晚上上祭,也许还有戏。
冬天的风很快向我袭来,我约略看了看四周,前边一个拱形的门里传出儿童大声读书的声音,后面才清楚那里原先是一个天主教的教堂。侧面正对的地方是一个民间剧场,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标语,在中间这块空地的四角,四条甬道向外延伸,不时有大人小孩进出,在出殡的棚前活动。
住宿的地方是个一间的房子,放着几张宽大的木床,床上叠放着单薄的棉被,地上靠门的地方置着一个崭新的铁火炉,据说是下午刚买的,里面的炭火旺旺的燃着,但整个房间却感受不出太多的暖意,而正中墙上张贴的毛主席像似乎给这个小庙的耳房增添了一些亲切,据村委李书记讲,这原先是每年做计划生育手术的所在,若村里唱戏,演员们也往这里住。
厕所在庙外约50米外的胡同里,是一家不上锁的,社会发展的原因,农家肥已几乎被庄户人家所遗弃,而换上省时省力的化肥,故而各家的厕所都用木板钉个简陋的门,以防外人随便进入,最后还需自家去清理大粪,我们工作组的人不得不采取深入群众的办法,算是在这僻陋的地方找到了后勤根据地。
之三 村里的红白事
庙前的丧棚已经差不多完工,红、白、黑各色的布将木架子缠好,中间停放着一口红木棺材,棚前的大字是“金壁辉煌”,棚的两边垒着泥火,通明的白炽灯灼灼的照着,给冬日的夜晚平添几份光明,也映射出暗红棺木的恐怖。
村里来往的人渐多了,但大多是办丧事的人们,灵棚顶上褐红的大鸡毛掸子威风地耸立着,如一面旗杆。昨晚我们在饭间打听了一下田庄丧事的时尚,厨师讲,流行的原因,音乐、请唱、搭棚、吃饭一抹笼下来怎么也得五六千块钱。而且,老锅、碗筷,还是在大队借的。
之四日常生活
庙宇不大,但是被分成前后两个院落,院中堆了不少木头、砖块,想是什么时候施工剩下的,厨房门边靠墙躺着几口乌黑的大锅,煤在一角的旮沓里堆着,前面有些砸碎的炭块。第二天,我便对这小庙有些熟悉了,虽然庙中并未有什么塑像之类让人瞻仰。庙宇的顶檐上那红绿的兽头狰狞的面容在这冬日的寒意中也不觉着可怖。这份临时下乡的工作,对于我这刚从校门跨出的学生来说,不能不说充满着一种惊奇和刺激。
“酸菜黑屹条”,中午的饭菜是城里人比较稀罕的,但味道却并不如想象中的可口,实际的感觉和想象中的东西不是一回事,我想。我忽然忆起上午陈队长召开村委会时,有几个探头探脑的往里瞧,其中有昨晚过来问情况的。下午有戏。
昨晚很冷,头都不敢伸出被子,我们都是和衣而睡。这是我们生活的感觉。那午休也只能在扑克和象棋中度过了。刚打“拱猪”的我,自然是被攻击的对象。弱肉强食,我想。幸亏我不象他们看得输赢那么重要。
这时,我对我们的工作作一下简单分工,陈队长运筹帷幄,负责全面,两个组长负责参与决策,我和小秦负责记录、整理,也即打杂,镇里应书记作为协调市里与村里工作的中间人,起调和作用,并随时向镇里反馈信息,以掌握下乡工作开展情况。
作者简介:旅行岁月小记,用心灵感悟记录人生的实际和心灵的旅程。励志语录,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曾经在纸媒发表散文、诗歌、论文多篇。欢迎交流分享。